Page 12 - 創新與創意
P. 12
合作不只能給身為汽車供應商的自家公司一項直接優勢,也能藉此了解汽車使用模式,
因而能夠領先現代汽車(Hyundai)、日產汽車(Nissan)等對手。
以下是給主流企業的一些提醒:即使你的規模很大,仍可能會受到 Google、蘋果或其他
科技巨擘的破壞,而以互補者的身分參加其中一家的生態系統,所獲得的好處可能勝過
主導協調你自己的生態系統,尤其如果很難評估什麼產品和服務組合能滿足最終顧客,
或是如果可能的組合方式太多,更是如此。你或許不應該負責提供創業和創意的投入要
素;例如在電玩遊戲產業,遊戲開發者透過電玩引擎以彈性方式建立組織結構,推出產
品給顧客。即使你最終想要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參加其他生態系統也有助於你累積經
驗,了解顧客和互補者的需求,並培養協調者需要的技能。
3 參與條件應該是什麼?
進入門檻為何?依附強度如何?
針對生態系統治理機制的研究,仍然處於早期階段。但是治理失靈的例子已經隨處可
見。比方說,一如前文提到的,Symbian 之所以失敗,部分原因是諾基亞忽略了要考量
到其他方的利益。蘋果與應用程式開發者的互動歷程則完全相反。
治理機制有兩項關鍵選擇:
進入門檻。在早期階段,生態系統建構者必須決定這個系統要採取開放、管制或封閉模
式。在開放的生態系統(例如優步的駕駛人),互補者只須符合某些基本標準就可以參
與。在採取管制模式的生態系統(例如蘋果的應用程式商店),互補者要符合明確的標
準,對它們的數量可能會有一些限制,而且針對功能和訂價等方面也有具體明確的規
則。在封閉的生態系統〔例如,福斯汽車(VW)的聯網汽車(connected car)和飛利浦
(Philips)的數位健康網〕,互補者的核准和參與規則都有嚴密的控管。
一般來說,系統愈開放,愈容易吸引互補者和各種產品,但是品質的變異也會更大。開
放程度應該部分取決於對最終顧客最重要的事物。例如,對一個顧客基礎多元的行動應
用程式平台來說,開放的生態系統(提供許多選擇)可能就有道理。但如果出現品質和
安全的顧慮,可能就應設置進入障礙。以中國最大的叫車公司「滴滴出行」為例。2018
年,有兩名使用「順風車」服務的乘客遭到駕駛殺害,在歷經這起事件的衝擊後,這家
公司選擇變得較為封閉;它停止「順風車」服務,而且現在嚴格篩選想要加入滴滴出行
的駕駛。
依附強度。你在決定進入生態系統的容易程度時,也要考慮你希望互補者對你生態系統
的專屬依附程度,也就是他們必須與你共同專精化(cospecialize)的程度。所有的參與
者都要有所取捨。如果你的行動作業系統禁止應用程式開發者把他們的程式放上其他平
台,開發者當然就會與你建立起成敗與共的關係。但是,這項限制也可能導致他們若在
其他地方有機會,就會選擇不加入你的生態系統。反過來說,如果你對於重新部署應用
程式不設任何障礙,你會發現招募互補者更加容易得多,但是他們就不會特別依附於你
的生態系統。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