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0 - 創新與創意
P. 160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PwC)執行董事翁麗俐也表示,台灣企業開始體認到在全球化
的環境下,一定得依靠跨市場和跨領域的手段,企業要生存不能靠單打獨鬥,更要引進
新的動能,所以會願意採用併購的方式引進外部資源,這種心態上的改變,近年來更為
明顯。
外部因素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引導力量,就是新科技及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以 5G 為例,
商業模式已經完全跳脫電信事業的範疇,成為一個生態系統的概念,因此沒有任何一家
企業具備獨占 5G 全部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更需要併購或是結盟的力量。
併購成長的內部因素:家族企業轉型
2018 年有幾宗較令人矚目的併購案,例如,百略醫學、李長榮化工及全興水產三家家族
企業,都引入私募基金進行改造或轉型,交易金額就高達全年台灣總併購金額的 21%。
根據《2019 台灣併購白皮書》指出,台灣的家族企業面對外部挑戰時,往往缺乏未來發
展所需的資源及經驗,包含國際市場布局、專業人才團隊、研發及新產品應用、營運資
金等等,適時引進外部投資人,有利於家族企業轉型創新。
張維夫強調,家族企業本身不是問題,重點在經營的心態。歐美也有很多家族企業,卻
可以明確區分所有權跟經營權,通常是家族成員持有股份,但找專業經理人來經營,這
種情況在台灣的家族企業就不多見。
所以很多台灣企業面臨交棒的時候,希望子女接班,但如果第二代沒有意願,甚至沒有
能力的時候怎麼辦?併購就成為一個解方,也開始有一些企業願意透過出售公司的股
權,來取得轉型成長及持續經營的力量。
台灣企業對併購領域仍屬陌生
雖然併購的案件及金額近年來不斷成長,但其實,去年台灣併購的總金額 107 億美元,
只占全球併購總金額的 0.3%,顯示台灣企業對「併購」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