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創新與創意
P. 48
大部分執行長在第一年都能達成高於平均水準的績效。他們在走馬上任時,能量滿滿,
準備好要帶領大家向前。「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位執行長原本就渴望擔任這個職位,也
已經思考過要如何經營、振興他的公司,」一位董事告訴我們。對變革的熱情,提振了
股價,並且凝聚了投資人、董事會和組織。
在蜜月期,執行長學會處理相互競爭的重要事項,決定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以及他
們有限的時間,要分配給哪些利害關係人。造成後來成效出現差異的關鍵因素,是新執
行長學習到多少,而不是只關注日常運作。有這麼多事務需要執行長投入時間和注意
力,執行長很容易就會陷入執行模式。執行長若能主動培養出根據初期經驗退一步省
思、再校準的能力,便能擴充他的工具箱、提升模式辨識能力,並加快行動速度。
大部分新科執行長在上任時,都處於組織健康光譜的某一端。他們接手的組織可能是營
運健全、策略方向明確,但也可能處於危機、必須改造。對身處健康組織的執行長來
說,少就是多;一開始的目標是繼續按照既有路徑前進。接手危機狀況的執行長,則要
採取大膽的行動。雖然這兩種處境要採取的方法不同,但這兩類執行長通常都會歷經一
段蜜月期,樂觀氣氛推升股價,漲幅高於平均水準。
回首這段期間,有些執行長認為,第一年亮麗的財務成果,也許構成了高到不切實際的
門檻,可能為下一個階段埋下問題的種子。一位執行長回想:「股價漲過頭。順勢型投
資人來了。但執行長不能大聲嚷嚷說:『你們知道嗎?股價過高了。』等到真實績效浮
現,我們(在任期的第二年)變成績效低落。」
第 2 年-初期衰退
蜜月期的風光一過,鐘擺通常會擺向另外一邊,推動因素通常是落空的期望,高於重大
問題的影響。在有些情況下,意料之外的挑戰,會引發投資人的負面關注高於應有的程
度。一如某位執行長說的:「在上任後的 12 到 18 個月之間,你已經身在電鋸下。」
執行長應看出衰退的頻率,並設法讓大家能預測到績效可能減緩。「即使你認為自己已
經溝通過度,但其實可能還是溝通不足,」一位董事說道。執行長和董事會可以把這段
績效低落的早期階段,轉化成緊密合作的機會,進一步改進策略方向,還有最重要的
是,應建立信任,並在必要的地方重新設定方向。當董事體認到自己身處於這個階段,
就更可能保持冷靜,支持之前已同意的方向,而不會鼓勵管理團隊為採取行動而採取行
動。
然而,如果績效大幅下滑,而執行長和董事會不夠同心協力,那麼就可能會成為引發未
來問題的導火線。我們的資料顯示,歷經嚴重初期衰退的執行長,在後來幾年遭解職下
台的可能性高很多。
高績效執行長告訴我們,與董事會、領導團隊和投資人之間保持完全透明,有助於他們
摸索度過第二年。他們蒐集有價值的回饋意見、主動尋求一對一談話,以爭取更多支
持。由於這些建立信任的行動,早期的善意多半都能延續,即使在績效落後時仍能保有
善意。在這個階段,董事會應該提出關鍵問題,但提問應該秉持建設性,並展現支持。
對話有助於建立更切合實際的預期(包含正面與負面的預期)。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