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創新與創意
P. 50
在這個階段表現超群的執行長,都能體認到改造的必要。他們仍專注在事業上,持續質
疑現狀。「自滿是我最大的憂慮,」一位執行長告訴我們:「在公司內部,大家開始認
定我們會達成優異的成果……我必須說:『不對,我們必須不斷尋找做事情的新方
法。』」相反的,有些領導人採取一種「沒有壞就不必修」的思維,無法充分重新思考
策略。即使執行長體認到必須要做調整改變,但董事會的慣性可能會減緩或阻礙變革。
變革內容與變革方法的不確定性,會拖延整個流程,或許拖到為時已遲。一位董事觀察
到,許多執行長「在績效開始下滑時,就產生防衛心,這對他們無益。」相反地,他們
應該為公司尋找新機會。
有些執行長和董事把這個階段描述為「延遲滿足」期,他們願意放棄短期利得,以換取
長期下注。這些轉型努力具有改造組織的潛力,通常對商業模式有深遠的效應。但短期
獲利的壓力可能會持續累積,因此執行長和董事對願景和時間架構的看法必須密切契
合。併購活動或產品開發週期的延遲、比預期還長的整合期,或是未能達成的綜效目
標,都會增加更多壓力,暫時拉低總股東報酬率,並錯失成功轉型帶來的龐大利益。一
位執行長告訴我們,「這是一段痛苦的時期,A 產品開始衰退,但你不能談要接替它的
B 產品。你知道這當中有精采的故事,但就是還不能談。」
對董事會來說,自滿陷阱點出一個關鍵問題:我們的執行長是短跑衝刺高手,還是馬拉
松長跑健將?董事會斟酌是否應引進新執行長,還是應堅守現任執行長的長期願景。我
們的資料顯示,重大事件發生的年度,績效通常會突然攀升,像是重大收購、技術創
新、產品週期轉換階段、地理擴張等,但在之前一年或後續數年則報酬不佳。董事會可
能會開始懷疑,執行長是否已經江郎才盡。一位董事就說:「有些人對於在早期如何掌
舵有清楚的觀點。我不會說他們只靠著一招半式闖天下,不過,他們在後續階段確實走
得辛苦。」即使董事開始醞釀替換領導人,往往也會猶豫。「對董事會來說,替換執行
長有極為不利的一面,」有位董事如此說。我們的資料顯示,董事會應該果決行動:若
不加速進行接班,就要保護執行長免於承受外部壓力。
第 11 到 15 年-黃金年代
安然挺過自滿陷阱的執行長,接下來通常會經歷價值創造的黃金歲月。他們改造自己和
企業的長期堅持和能力,現在就要開花結果。有些執行長描述這是一種飛輪效應
(flywheel effect):先前看不到成果的專案和投資,現在終於產生報酬。
到這時候,董事會對執行長的額外信任有了明確的證據支持。執行長累積了深厚的機構
知識,引領組織歷經多個營運週期,並克服幾次危機。表現連年績優的可能性穩定增
加。這些執行長學會應付多方利害關係人的複雜情況。「如果你能邁入黃金期,就表
示……你不只能妥善管理公司,也能妥善應付你的董事會、利害關係人,以及可能對你
續任高位提出質疑的任何人,」一位執行長說。我們訪談的許多長任期執行長,激勵他
們的是想要打造足以留給後人的成績。
他們的績效表現,有一部分可以用我們的樣本因素來解釋。到了這個階段,大部分執行
長都已經退場,原因可能是績效、健康或個人因素,因此,任期能超過十年的執行長,
都是最強的領導人。確實,當我們分享我們的資料時,有些觀察者就質疑,執行長在黃
金期的優異表現,是否完全出於生存偏誤(survival bias),也就是較弱的領導人,已經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