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創新與創意
P. 78
定組織文化,以及推動公司的使命。高效能的教練型主管會提出問題,而不是提供答
案,支持員工而不是評斷員工,以及促進員工成長發展,而非規定他們必須做什麼。
企業正在改變傳統的指揮和控制實務做法,轉而採用很不一樣的做法:在這個模式下,
主管提供支持和指引,而不是下達命令。
教練指導的這種概念,代表一種漸進演變。教練指導不再只是慷慨地和經驗不足或較資
淺的人分享自己知道的東西,儘管這仍是個有價值的面向。教練指導也是一種提問方
式,以激發他人產生見解。就像教練指導領域的標竿人物約翰.惠特默(John
Whitmore)爵士對這種做法的定義:技能優異的教練指導是要「釋放人們的潛力,盡量
提高他們的績效」。最好的教練已經嫻熟構成這個流程的兩個部分:灌輸知識,以及協
助他人自己去發現知識,而且他們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巧妙地同時做到這兩點。
渴望進行這種教練指導是一回事,但是要讓這種做法成為組織中各層級的日常實務,又
是另一回事。大多數企業中,理想和實踐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落差,我們撰寫本文的目
的,正是要協助讀者填補這個落差。我們首先關注如何培養教練指導的能力,發展成為
一種個人的管理能力,然後說明如何讓它成為組織的管理能力。
你沒自己想的那麼好
24%高階主管高估自己的教練能力
有些領導人習慣用告訴人們該做什麼事的方式,來解決績效問題,這類領導人常會覺得
教練指導的方法太「軟」了。此外,他們心理上會感覺不太舒服,因為這剝奪了他們最
熟悉的管理工具:主張自己的權威。所以他們抗拒採用教練指導方法,而且若是讓他們
自行處理,他們可能連嘗試一下都不願意。他們會說,「我太忙了」、「我的時間應該
用來處理更重要的事情」或「我管理的人都不受教」。《哈佛商業評論》曾於 2000 年刊
登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對領導風格的經典研究,文中指出,領導人把教練指
導列為他們最不喜歡的領導風格,並表示根本沒有時間教導和協助員工成長,這是緩慢
而乏味的工作。
即使很多主管不熱中提供教練指導,但大多數主管仍認為自己很擅長教練指導。可是其
實他們並不擅長。在一項研究中,3,761 名高階主管評估自己的教練指導技能,然後研究
人員把他們自評的結果,與他們同事對他們的評估結果做比較。結果雙方的評估並不一
致。24%的高階主管大幅高估自己的能力,自評的分數高於平均水準,但同事對他們的
評分,落在這一群體的後面三分之一。這個落差非常顯著。這項研究的作者寫道:「如
果你自認是優秀的教練,但其實你不是,那麼這些資料顯示,你可能比你自己想像的還
要差勁很多。」
即使是最有能力和最善意的主管,也很難擔任優秀的教練。本文作者之一(荷蜜妮亞)
為高階主管講授一門課程,課堂中的情況一再清楚顯示這個現象。參與課程的高階主管
會拿到一份個案研究,並被要求扮演主管,而這位主管必須決定,是要解雇還是要指導
一名表現未達標準的直屬部屬。這名員工做出嚴重的錯誤判斷,但這個問題有很大一部
分原因在於,這位主管有時忽略不管這名部屬,有時又對他管得太細。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