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研精醫訊124期
P. 10
學術部 × 演講
傷科講座
講者 廖慶龍 醫師
講者簡歷
學歷
中國醫藥學院 中醫學系 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 醫學博士
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生物力學組 博士候選人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 教育部定助理教授
經歷
台北馬偕醫院骨科,脊椎外科,急診科主治醫師
骨科,外科專科醫師
中西醫結合,針灸科,中醫傷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脊骨矯治醫學會 常務理事 整脊醫學技術核心課程 講師
消基會 中醫藥委員會委員
考試院 國家考試典試委員
台灣陳氏太極拳術研究會 執行長
盧文錦詠春拳總會 中區分會長
中華民國傷科醫學會 理事長
中民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 理事長
楔子 勉勵後進朝著這方向努力,尤其在傷科方
廖醫師在傷科學理和手法上結合生物 面,比其他科別更能有效運用。
力學的研究,著眼於病人患部程度的分類
細節,搭配解剖學和西方病理學,使傷科 創傷性發炎反應簡介
在治療上能夠更細緻、更精確,以求達到 做好治療的首要步驟在於先了解軟組
最佳的治療效果。多年來,廖醫師強調治 織的發炎機制。發炎反應一共分為四期:
療首先必須瞭解組織發炎及癒合的原理, 血管擴張期(Vasodilatation phase)、滲出液
肌肉、肌腱和骨骼間的關係,以及各時期 期(exsudation phase)、肉芽期(granulation
和各種程度的辨別。因為手法反而是最容 phase)、疤痕期(scar/repair phase)。舉例來
易學習的部分,倘若沒有原理作為基礎, 說,當被刀砍到或是被棍棒打到,血管會
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立刻收縮,收縮後又再次擴張,而出現患
醫學名詞方面,廖醫師以自身在中國 部腫脹;在血管擴張後,血管的通透性就
的經驗為例。中國中醫界使用西醫的名詞 會增加,發炎反應第一期中酵素、多肽等
都會跑出來。在第二期——滲出液期,很
來定義教學以及治療,但是手法卻是中醫 多免疫細胞,包含吞噬細胞、抗體免疫
本身擁有的;有了明確的定義後,在各方 細胞等會出現,以處理發炎的情況。到
面溝通便較統一,也較方便。廖醫師同時 第三期——肉芽期,會出現纖維母細胞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