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1057

1024  苏东水文集


                度化协调的方式,构建企业与社会人文体系之间的能量循环与互动,从而创新价值体系。 中山大学
                管理学院毛蕴诗教授以“创新与跨产业升级———乔布斯·苹果”为题,通过乔布斯创业与创新以及
                苹果成功的案例,指出创业创新是苹果成功的主旋律,中国企业应当从中得到启示,应从“中国制
                造”转向“中国创造”,实施加大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制造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海内外
                两个市场的互动以及收购海外战略性资产等策略,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与跨越。 浙江大学公共
                政策研究院院长姚先国教授对大数据时代的公共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指出大数据、云计算同样适
                用于公共管理领域,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和谐都需要大数据支撑,公

                共管理的制度创新与信息技术创新应相伴而行,相互促进。 河海大学汪群教授、李卉、杨漫和田梦
                斯以经济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综合运用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SIHRM )理论,对我国企业跨国
                经营中的管理人才本土化梯度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阐明如何在企业国际化经营初期、试探期及成
                熟期的不同阶段从公司战略层面、立足长远合理构建管理人才的梯度,逐步推进管理人才的本土
                化,并需要把握好推进人才本土化的时机、文化融合、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关键因素。
                    (
                   四)人与人、 社会( 组织)、 自然和谐发展


                    古往今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一直在追求和谐,可以说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实现人
                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体现,也是东方管理思想的终极目标。
                与会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人与人、社会、自然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人际和谐与人群和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崔瑜、北京师范大学焦豪和复旦大学的苏勇教授从内部营销理论的角度对
                员工满意度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内部营销的成功与否可以通过员工对于企业的满

                意度来测量,其中“激励与发展”“资源环境与能力匹配”“企业文化及沟通”“工作吸引力”“管理支
                持”“福利公平”六类因素对企业内部营销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 上海国泰君安典当有限公司徐雯
                静博士及华东政法大学的甄杰副教授以深圳光明新区为例,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动态化演变、集群
                内企业成长的阶段性以及企业员工维护自身权益积极性的深入化提高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阐明了企业员工权益地位的变化趋势,说明产业集群内企业员工维权问题具有阶段性和复杂性,产

                业集群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其内部企业员工维权保障方面具有内生性
                作用。
                    2.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

                    上海市合作交流青年联合会主席彭江博士指出,新型城镇化要解决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关
                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民众,从解决工作岗位(就业机会)的问题着眼,提
                高收入的问题着手,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实际、尊重客观规律、结合实际考虑合理的产业与城市
                布局问题。 上海外经集团董事长童继生博士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和谐发展之路”为题,阐述了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情况以及世界各跨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各种不和谐表现,进
                而提出以“三种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国际社会和谐和不断创新与当地政府、百姓、企业合
                作模式的“三种模式”为核心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和谐发展之路。
                    3.天人和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闫虹珏教授从生态文明观探讨东方管理学“三为”思想的现实意义,指出生
                态文明的实质就是通过可持续发展途径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实现个人自我完

                善、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辽宁大学张今声教授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角度,提出了强化生态
   1052   1053   1054   1055   1056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