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1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431
中国“ 东学” 三十年的探索( 2008) 393
理论与实践是东方管理学的重要渊源之一,对华商管理的研究构成了东方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提倡以华人企业为师的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预测,华人商业网络将取代日本成
为新世纪亚洲的主要商业理念。 这也说明对包括华商管理模式在内的东方管理学思想的研究既是
创建“中国式管理”的现实要求,更是对未来管理之道的探索。
三、中国“ 东学” 的精髓:“ 三为” 原理
东方管理学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它是对中国管理、西方管理以及华商
管理等理论与实践融合、提炼、萃取的结果,是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特征,是贯穿东方管理学的主
线,也是东方管理学派的宗旨。
一)以人为本
(
东方管理学高度重视人在管理系统中的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基础的“仁”,其根本含义即
是“人”。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流派的渊源之一,书中己含
有丰富的人本思想。 “以人为本”一词的完整提法最早就出自《管子·霸言》,虽然管子的“人本”思
想还停留在工具论的层面上,但此后孟子的“民贵”论等就已接近现代人本管理哲学的思想。
苏东水教授在1979年任上海管理教育学会会长时,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行为科学研究组织,倡
导开展中国式人为科学和“以人为本”管理的研究,在国内率先提出企业要树立以人为中心和以人
为本的管理理念。 迄今,“以人为本”业已成为当今媒体、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 然而,许多
人仅仅是将“以人为本”理解为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人们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空
间,这只是理解了“以人为本”的浅表内涵。 所谓的将人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逻辑仍是工具价
值论。 与基于工具理性的人本观不同,东方管理学的“以人为本”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是将人视为
管理的首要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围绕着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展开,这是它的
浅表内涵;二是通过给人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不断地运用挑战来锻炼人的智力、体力乃至
意志品质,并在此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摆脱自然束缚的自由发展,提高人的生命存在质量。
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深层内涵。
可见,现代东方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本质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目的而非工具,这首先要求
消解传统意义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 为此,提出了东方管理的“主体人”假设。 “主体人”假
设认为: 简单的善与恶不是评判人性的合理标准,人不仅是其自身的生命主体、道德主体、精神主
体,也是管理主体,组织中每个人的个性和人格是独立、完整和平等的,人在组织中有分工的差别和
职位的差别,但在管理中都一律平等地处于主体地位,不存在谁依附谁、谁掌控谁的关系。 在主体
人理论中,人不再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人和人之间也不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而是为了实现
组织的目标所进行的平等的互相协同、互相支持、互相服务、互相配合的关系。
(
二)以德为先
“以德为先”是苏东水教授1997年在组织东方管理学派研讨东方管理学科时融合古今中外管
理提出的概念。 “以德为先”即强调道德伦理在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其不仅可运用
于治国实践中,而且贯穿于治生、治家、治身实践。 对于管理者而言,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必备条件
之一。 正所谓:“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在组织管理中,管理者经常要运用权威来指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