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6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616
580 苏东水文集
的狭长沿海地带,这一区域应以发展冶金、电力、煤、石油、化工、造船、机械、电子、轻纺工业为主,加
强同日本、朝鲜半岛、俄罗斯、北美的经济联系。 ② 东海、长江经济区域,这一区域是以南通、连云
港、上海、宁波、温州及苏锡常为中心的地带,这一区域应以发展汽车、造船、精密机械、新型材料、石
油化工、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轻纺服装工业为主,加强同日本、欧洲、北美、大洋洲以中国港澳台
地区的经济联系。 ③ 闽南沿海经济区,这一区域以福州、泉州、厦门、漳州为中心的地带,这一区域
以发展电子、食品加工、塑料、轻纺、机械工业为主,加强同日本、东南亚等国家与中国港澳台地区经
济联系。 ④ 华南沿海经济区,这一区域主要以广州、湛江、北海为中心的地带,这一地带主要应发
展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汽车、石油化工、食品、轻纺服装为主,加强同新加坡及东南亚、港澳地区
的经济联系。 ④ 经济特区,这主要以深圳、厦门、汕头、珠海、海南构成,经济特区应根据特区优惠
政策着重发展出口创汇产业,引进先进技术型产业,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样板。
(
五)梯度发展, 层次推进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正常的,这种不平衡实际上已经构成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众
多层次,从地域上看,上海处于第一层次,上海的北面沿海地域已处第二层次,南面地域除广东外,
基本处于第三层次,但从沿海地区已形成特区—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其他地区的梯度开放格局
来看,恰恰是南部沿海地区开放度属第一层次,上海次之,北部沿海地区又次之。 从理论上说,经济
势能高的地区如果开放度高,相比较而言则所获经济和社会效益就愈高,对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愈
有利。 因此,20世纪90年代若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突破口,以南、北沿海地区为两翼,扩大开放
度,深化改革,将更好地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若从全国角度来看,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因此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沿海地区经济能量的
扩散,带动内地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为此需要确定地处中部地带的“经济二传手”。 根据中部地带
各省市、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科技力量、产业体系资源条件等状况,可选择重庆、成都、兰州、西安、武
汉、太原、北京、长春等为中心经济区域作为经济发展二传手,接受沿海地区经济能量,并增长自身
的经济势能然后向其他边疆、内地辐射经济能量,带动广大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仅仅口头抱怨中
西部地区发展与沿海地区差距拉大,而不想方设法利用沿海地区经济能量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是
无甚意义的。 其中关键在于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发展沿海与中西地区的相互投资,互相持
股;而不是封锁地区市场,发展自己的替代产业(替代沿海地区的产业)。
(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机制
在沿海地区尽管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较快,但并未从根本上完全改变传统体制,也未完全建立符
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体制,目前仍处于新旧体制交替的双轨体制影响之下。
由于双轨体制有两套不同的信号系统,分配方式,运行机制,调控方式手段,以及改革体系,故沿海
地区企业及其产品或劳务分别受两套不同体制的控制或影响,其结果必然使这些企业经济行为的
双重分裂,例如在获取资源时希望指令性计划内容越多越好,而在出售产品时则希望市场销售份额
越多越好,指令性计划调拨越少越好,在市场不景气时则希望指令性计划调拨越多越好,反之,则反
之等。 除此之外,双轨体制两套不同体制之间的摩擦,以及同种产品不同的价格表现等,都给沿海
地区经济的有秩序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沿海地区经济在90年代要有较大的发展,必须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 其目标应与全国体制改革目标保持一致,即在90年代要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
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体制,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从沿海地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