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6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706
670 苏东水文集
了新鲜血液,让第二产业的传统产业得到了改造,也促使第三产业提高了产业层次与现代化水平。
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第二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工程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第
三产业低水平膨胀,从而长期困扰英国经济发展。 英国制定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对传统产
业的改造,使传统产业得到新生。
德国进入90年代后,目标是发挥其传统产业善于把高技术与传统产品相结合的优势,扩大传
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1993年德国高新技术的出口量就占制造业产品的30% ,1994年其高技术产
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20%以上,德国正在重点发展微型制造技术,自动化、管理系统等对传统产业
的改造,推动德国经济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4.从第二产业的发展向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并行发展转变
第二产业的技术进步周期越来越快。 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为5% —20% ;在20世纪中叶上升到50% ;20世纪80年代以后则上升到了60% —80% 。 许多国
家规划大部分高新技术将在21世纪的10至20年内完成产业化;同时,需求结构的高级化的速度
也在加快。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结构的快速高级化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快速高级化。
5.从扩大国外市场的产业发展向内外市场联动、 刺激国内需求的方向转变
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加上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强,许多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战
略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要想推动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内需市场。
6.从单纯的产业转移逐步向产业转移与技术提升方向转变
产业空心化指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所引起国内生产、投资、雇佣等的减少,以美国、日本尤为严
重。 原因有成本因素和全球市场战略的考虑,有的是以攫取资源为目的。
日本1980年至1998年海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到34.8% ,在20世纪资本输出史上是
绝无仅有的。 日本1985年的工资水平比1970年增长了3.25倍,加上土地等成本的上升,迫使劳
动密集型工业向海外转移和工业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速度放慢,产业空心化是造成日本20世纪90
年代“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认识到产业空心化和泡沫经济的严重危害性后,采取措施,提
升产业技术,增加产业附加值,在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强本国该产业技术提升。
7.从基础研究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转变
为了争夺尖端技术的制高点,许多国家加大科技的投入。 英国的基础理论研究并不落后,应用
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状况现已得到改善。 日本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占有很大
优势,其薄弱环节是基础研究,现正逐步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 美国更重视应用技
术的研究,力图把应用研究和它的基础科学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
8.从强调企业自由竞争向政府参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
政府的积极干预和参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推动力。 美国是最主张自由竞争的国家,但
当经济发展出现问题的时候,还是毫不犹豫地摈弃过去的自由竞争政策,积极参与制定产业政策,
把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政府的积极干预紧密结合起来。 这种政府的干预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它既
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什么都管。 在企业作为主体的基础上,政府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
者的导向作用。
(
二)国外产业结构僵化的主要措施
发展高新技术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的关键。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始于30年前,开
端于1983年的“星球大战”计划。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美国结构调整本质是把竞争优势从传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