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8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708
672 苏东水文集
二、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及其趋势
(
一)我国所处的产业结构水准
根据工业化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国情判断,目前我国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1.从产业结构看
1995年全国GDP 达58260亿元。 三次产业比重为20.6∶48.4∶31 ;其中第二产业比重达
48.4% 。 由于我国第三产业不发达和一些工业企业兴办第三产业的产值也被统计在工业企业,所
以第二产业占GNP比重大约在40%左右。
2.从工业内部结构看
1990年,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50.6%和23.6% ,虽高于工业化中期
国家的水平,但实际在工业化水平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是倾斜发展重工业的结果。
3.从人均GDP看
1995年我国GDP人均4754元,按当年汇率计算为573美元,参照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我国
的三次产业结构与人均GDP水平处于人均400 —800美元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水平。
4.从消费需求的发展看
轻工业已大体满足日用消费品的需要,日用工业消费品为低水平过剩,耐用消费品也向更高的
方向发展,需求结构已进入追求便利和人体机能阶段,这是工业结构出现高加工度化趋势在需求结
构上的根据。
5.从资本品的供给和需求看
重工业已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投资品工业体系,基本能满足生产资料的需要。 能源、原材料
产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工业增加值却排在世界第11位,随着经济发展,对高质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
含量高的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机电、石化工业,实现高加工度已
迫在眉睫。
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别,用单一指标不可能准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特征。 综
合国内需求结构、三大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对外贸易结构、总体科学技术水平、生活质量和人均
GDP水平等多方面指标,我们判断: 目前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在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情况
下,开始进入全面工业产业结构高加工度化和快速信息化阶段。
(
二)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1.五个跨省经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走向
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及自然地理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已有经济布局基础上,
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若干个跨省的经济区域;同时,以东北、西南、西北等地
区老工业基地和粮食、棉花、煤炭、石油等资源为依托,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区,逐步实
现按大经济区进行产业布局。 根据“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将在未来十几年内逐步形
成五个大的跨省区的大经济区。
(1 )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 发展方向是: 以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兴建为契机,上海为龙头,
长江干流为主轴,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支撑点,辐射广大腹地,逐步形成一条横贯东西、
连接南北的综合型经济带。 沿江各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将向长江两岸转移,集中力量在条件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