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9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709

国内外产业结构变动研究( 1999)  673




                区段建设一批开发区,促进沿江经济走廊的形成。
                    (2 ) 环渤海地区。 要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的调整,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技
                术产业,提高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加强以煤炭和
                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建设,加快交通、通信、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特别是运输通道的建设步伐,严格
                限制高耗能、高耗水、污染严重的项目。 以支柱产业发展为动力,依托沿海大中城市,形成以辽东半
                岛、山东半岛、北京、天津、河北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
                    (3 ) 东南沿海地区。 该地区毗邻香港、澳门和台湾,具有对外开放的特殊条件。 以珠江三角洲
                和闽东南地区为主,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创汇农业,发展电子、日用化工、高档消费品、

                食品和热带经济作物加工工业,发展内外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并适当发展一些原材料工业
                和主要利用外资的重化工业,逐步建立起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创汇产
                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形成外向型经济发达的经济区。
                    (4 ) 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 该地区农业将要实现粮食自给,发展经济作物,形成全国重要的热
                带、亚热带作物基地;大力发展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出海通

                道,加快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和钢铁、有色金属、磷硫化工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发挥资源优势,
                依托国防工业的技术力量,建成以高耗能的重化工业为主,军工、机械、轻纺、食品等工业相应发展
                的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大力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成为全国的重要旅游基地。
                    (5 ) 东北地区。 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形成以现代化技术装备起来
                的,以钢铁、石油化工、矿冶机电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为主的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要加强对
                农业的投入和技术推广,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深加工,走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大农业道路;搞
                好图们江地区的开放、开发,利用有利的区位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合作。
                    2.东中西地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
                    “八五”期间,东部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67.41% ,中部占20.43% ,西部仅占12.16% 。 我国GDP

                年均增长11.7% ,东部在16%以上,中西部仅9%左右。 我国已出现重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时
                期,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速度较快,出现了重型化的倾向。 这一时期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诸
                种矛盾继续存在,阻碍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已势在必行。

                    (1 ) 东部地区自然资源较差,但经济基础好、生产要素充裕,是目前经济发展的重心。 要积极
                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以市场规律为基础,鼓励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
                能、高耗原材料、大运量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东部将率先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技术集约化水平,进
                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总之,东部产业结
                构的调整目标在于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经济增长质量,率先实现内涵型、节约型、科技先导型的发
                展模式,发挥先导作用,带动和支持中西部的发展。
                    (2 )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虽有局限,但更具潜力和机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首先将发

                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 发挥资源富集优势,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 利用资源发
                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 要加强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发挥国防军工和科研力量优势,有效推进军用
                技术向民用工业转移。 其次,强化中西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 发展横向经济技术联系,扩大外经
                贸合作,引进外资。 此外,在中西经济技术基础和区位条件较好的城市、地区,发展特色的加工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使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等几个具有较高经济技术水平的城市
                发挥中西部经济中心的作用,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中西部把资源优势转变为

                经济优势。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