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5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35
902 苏东水文集
“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
激励环境,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持久地处于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为”与“为人”二者具有辩证关系,互相联系并且可以转化。 这一转化过程体现在家庭、行业、国
家一切方面的管理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越是注重自身行为的素质,其“为人”即管理的效果就越
好。 因此,无论是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还是现代企业以服务为宗旨的管理理念,都体现了“为人”
的管理目的。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东方管理学说正日益走向成熟。 1996年,在法国巴
黎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管理大会上,我提交的论文《东方管理文化的探索》颇受瞩目。 在文中,东方管
理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并深刻认识到东方管理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乃天”和“事人如天”。 同年,我
任总主编的《中国管理通鉴》正式出版,这是中国首部古代管理思想集大成之作,共280余万字,系
统地对中国古代管理著作、言论和管理技巧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东方管理理论也由此获得了更丰富
的养料。 1997年,我们以“面向21世纪的东西方管理文化”为主题第一次在中国本土主持召开了世
界级管理学大会———’97世界管理大会。 1998年我在西班牙参加了第四届世界管理大会。 在我向
会议提交的论文《东方管理文化的复兴》中,指出中国本土的管理文化,正因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而迎来伟大的复兴。 在我们主持召开的1999年世界华商管理大会上,我
们将华商管理成功的关键归结为“人为为人”,从而大大丰富了东方管理的内容。 2000年7月,我参
加了在加拿大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管理大会,12月,我们在上海举行了第四届东方管理论坛。 这两
次会议,成了我们向国内外同行展示运用东方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两次绝佳机会。 2000年出
版的由我主编的《产业经济学》,则系统论述了东方管理文化对产业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从产业经
济的视角肯定了东方管理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产业管理模式及东方企业领
导人修炼模式。 2001年,我主编的《管理学》弘扬了优秀中国传统管理文化,融合了古今中外管理
理论精华,并进行了东西方管理理论的对比,总结出华商管理理论。 东方管理理论的学术价值和社
会意义由此得到进一步证实和挖掘。 同年10月,我们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世界管理论坛暨第五届东
方管理论坛。 与会代表对东方管理的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东方管理理论本身是开放的系统,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理论。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东方管理学思想研究”的成果之一,《东方管理》一书即将于2003年1月正式出版发行。 它将东方
管理理论进一步阐述,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东方管理理论体系。 《东方管理》以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
文化为主线,以汲取东方管理文化中儒家、道家、释家、兵家、法家等合理管理思想为内核,同时,结
合了华商管理实践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融合了西方行为管理和过程管理、决策管理、权变管理
和知识管理等管理理论的精华。 可以说,它既是古今中外优秀管理思想的高度精练,又是顺应时代
需要的应时之作;既是我在20余年的时间内,边研究与边教学、边出书的一部新作,又可看作东方
管理学派20余年研究与实践结晶的一部标志性著作。
回首20余年的奋斗经历,感慨颇多。 1997年成功组织召开“世界管理大会”后,我曾经情不自
禁地赋有《满江红》一首,词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船中”等句子就是我探讨东方管理学说的一个真
实写照。 在新世纪、新经济条件下,东方管理学说的发展还将力求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
对东西方管理思想关系的认识。 由于东方管理学派学者们的长期研究与传播,东方管理学说已经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但是,目前国内仍有不少学者对管理学是否一定要有“东”“西”
之分抱有疑问。 实际上,我们所主张的东方管理并非与“西方管理”泾渭分明的,而是不断兼收并蓄
西方管理内核的开放系统,所谓“东方”更强调其文化背景。 二是对东方管理学说内涵体系虚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