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7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47

914    苏东水文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朱一平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出资者(或董事长)职能缺位;解决
                国企出资者(或董事长)职能缺位的关键所在是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理顺国有资产的产权结
                构必然要求政企分开,并完善相关的法律与规章;与此同时,董事会必须建立遴选人才、战略决策、
                资本运作等机制。
                    (
                   三)企业经营管理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尤建新教授等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化是一个不变的因

                素。 变化的趋势揭示了如下四个恒量: 永不停息的市场变动;提供参与性服务以满足人的需求;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基本单位,企业应该在极速变化
                的环境中发现变化发展的趋势,力图抓住多变环境中的基本变化方向,并以此来指导其具体的发展
                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博士生导师李宝山教授等认为,孙子关于“势”所做的精辟论
                述,为中国企业通过动态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造企业竞争优势,提供了指导。 中国企业通过

                求之于势,实施动态联盟,组建跨组织虚拟团队,以合势而制胜,是21世纪企业获取创新竞争优势
                的战略性选择。 虚拟合作这一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正在为世界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倍增的拓展
                空间。 企业通过“顿时势、借地势、提气势、造优势”,通过跨组织虚拟团队的管理创新,四势整合,再
                造企业技术创新优势。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陈志宏认为,要适应中国加入 WTO 后,跨国公司大举、加速进入
                中国的新变化,中国企业就要努力培育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因素有目
                标顾客、关键环节、整合机制三方面,并提出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四)人力资源管理
                    (

                    中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赵洪俊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较长时期内,我们党
                在领导选拔领导干部方面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组织鉴定、考察、考核。 改革开放以后,党在领导选拔
                领导干部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取得了

                积极成效,呈现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技术手段日臻完善;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互补优势不断增强
                的发展趋势。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夏健明教授等认为,企业家与员工之间有着信用的心理契约,企业家
                对信用契约的遵守或违背将影响着员工的信用行为。 企业家不遵守信用,将促使员工重新修改信
                用契约,而不再遵守信用。 企业家信用决定着企业组织整体信用。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博士生导师胡建绩教授等认为,从人力资源核心素质来进行人力资源测
                评,打破了以个体测评为基本方法的传统做法,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强调

                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可以运用整合评估法、核心项目评估法、关键流程评估法等方法进行人力资
                源核心素质测评。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岳晓东博士认为,管理创新的三维结构,包括思维层面、人格层
                面和智慧层面。 其中思维层面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等思维形式;人格层
                面包括意志力、观察力、乐观态度、独立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人格特质;智慧层面包括中庸、无为、因
                变、兼爱和全胜等智慧表现方式。 这三维结构的关系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渐进的关系,其中人格

                因素处于最底层,思维因素处于中层,智慧因素处于最顶层。 人们在对管理创新的研究中,应加强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