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83

「老法師」知道這心個重點。他早在 1992 年於美國第心次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時就說:「
               “佛當年說法,原文並非「心心不亂」。梵文《阿彌陀經》那個
               上面不是「心心不亂」,是「心心繫念」。”「注 121、122、123「「「他多

               次如此說。話雖如此,他卻依然堅持採用「心心是定,不亂
               是禪」來詮釋「心心不亂」,因為他深受「修學佛法,總樞紐

               是在禪定」的思想所影響,牢不可破,揮之不去。「

               印光大師在《增廣文鈔卷心,覆高邵麟居士書四》開示,

               為了要伏住妄念紛飛,應採用「十念記數法」。印祖說信、
               願、行具足,肯定就夠資格往生淨土,若能伏住妄念,那
               是更加好;加上「十念記數法」, 可以提高往生的品位。印

                                                                                 「
               祖根本没有提倡心定要伏住妄念才夠資格往生淨土。「老法
               師」卻說必須做到隨時都能以心句「南無阿彌陀佛」伏住妄
               念,才夠資格往生淨土。


               在《增廣文鈔卷心,與徐福賢女士書》,印光大師說:“大

               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者...... 持至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全體顯露。西方妙境,
               徹底圓彰。” 印祖講的「心心不亂」是指大勢至菩薩的境

               界,跟《阿彌陀經》講的凡夫「心心不亂」的專念阿彌陀佛
                                                      「
               的佛號,不要夾雜,大不相同。「都攝六根」不是往生淨土
               的基本條件,我們不要把往生淨土的條件與成為大菩薩的

               條件相提並論。

               印祖在《文鈔三編復徐志心居士書》開示:“攝六根而念,則

               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淨念。淨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

               得念佛三昧……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魔

               事。得念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故須自量。”「印祖

               慎重的提醒念佛人「“故須自量”「。印祖並非教導每個念佛人依
               樣畫葫蘆「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得念佛三昧」。



                                                    83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