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厘清若干关于净土宗的误解 覃亚湾编写
P. 99

慈大悲,怎么会发觉临终者的脑袋不够清净,就完全不给他机会,马上舍

               弃他呢?这个假设是大错特错的,它是以凡夫的狭隘心去衡量佛菩萨。


               三随:随重、随习、随念


               佛教讲下一世的投胎通常是要看随重、随习、随念。在“三随”里面,
               “重业”占了优势地位,“习气”次之,接下来是临终的“忆念”。生前

               没有造作重大的善业或恶业,也不曾造作习惯性的善恶业,临命终时的忆

               念将会很重要。我们从念佛人(净业行人)的角度来讨论“三随”。


                   •  第一是随重。念佛人平时信、愿、持名念佛,以及劝人念佛。有了
                       这样的众善之中的重善,命终之后必定往生净土,不会再轮回投胎;
                   •  第二是随习。念佛人平时持之以恒的念佛,每天都有念佛,已经养

                       成一种习惯。念佛的好习惯对往生净土肯定有正面的推动作用。

                   •  第三是随念。念佛人平时就经常自我提醒,自己的“切愿”是要往
                       生净土,这个深植脑海的切愿不会在临终时被任何恶念喧宾夺主。


               对于平时就有“信、愿、持名念佛”的人而言,随重、随习这“两随”就
               已经决定往生净土了,除非他在临终那一刻改变心愿,不要往生净土,但

               是,深植脑海的切愿不会在临终时改变的。虽然临终的那一念很重要,平

               时的“随重、随习”可以确保临终的“随念”皆向往西方净土。如果临终
               时受到外境影响(例如儿孙的哭泣),临终的“随念”突然之间变成对娑
               婆世界贪恋不舍,那是表示平时的信不真、愿不切、行不正。


               佛教讲的随重、随习、随念是按照次序发挥作用的。甲君却误认“三随”

               之中的第三随(随念)一定盖过“前二随”(随重、随习),他把第三随
               (随念)一下子就变成超越第一随(随重)和第二随(随习)。


               什么是“临终正念”?


               世俗的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安乐的死去(例如,在睡眠中自然死亡)
               就是“善终”。其实,能够自在、坦然的往生净土才是善终。从净土宗的

               角度来说,无病无痛,在睡眠中死亡,却没有往生净土,并非“善终”。


               “临终正念”的意思是说,临终时要有心甘情愿往生净土的意念,不要在
               关键时刻突然贪生怕死,舍不得这个花花世界,不要有“一定要见某某人

               最后一面,见不到他就不跟佛菩萨去”的念头。理解什么是“临终正念”,
               也就明白“失其正念”是指临终者失去“厌离娑婆、欣慕极乐”的心愿。



                                                                                                       99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