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臺北市108年度「從經典,談情感」性平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公告版】
P. 8

(3)     同理心
                    斯賓諾莎(Benedict de Spinoza,1632-1677)在其《倫理學》中談論情感的起源及本性之
                篇章指出對於一個與我們相似的事物,雖然我們對那事物未曾有過任何情感,但若想像那事物

                感受到某種情感,我們也因而會感受到類似的情感。在此所指出的意思是若我們透過想像與我
                們相像的人所受到的感受,也可達到如同那種感受一般;換言之,憑藉著想像,我們也可感受
                到相似的情感。
                    筆者在閱讀小美人魚繪本時,除了與故事情境中的情感交融,不免引起自身過往經驗,彷

                彿是繪本施法喚起一連串回憶,是酸甜苦澀都難以定奪,只能說自己似乎與人魚公主的經歷
                「相仿」。也正因相仿的感覺,印證了同情的概念。同情的重點是觀者感受他人的感覺或被他人
                的經驗所感動。相比之下,同理心較為個體主動的嘗試理解他者,經設身處地反映出他人的情
                感。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1902-1987)的「當事者中心治療法」
                中,提出同理心在諮商過程中對當事者的主觀意識的重要性,強調經由同理心,能夠使其回歸
                到正常生活,認為「一個人若可以被理解,他或她將回到原來的歸屬」。可所謂視同理心為諮商
                過程中絕對不可忽視的特質。

                    依本篇繪本而論,也許學生們閱讀之後,能同情小美人魚的處境,感受到被取代、得不到
                愛的結果,透過加強與生活經驗連結,在日常中當你遇見身邊非常需要幫忙的人亦或是爭執等
                情感反應,引導孩子嘗試觀察並適時反映出他人情感,達到情感上的同理心;再者,多提供孩
                子換位思考的機會,例如:如果我也面臨到…情形等等,進而培養孩子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的素養。



     參、預期達成之素養/能力(含性平與領域)


               本次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同理及學習如何合適的情感表達,進而運用至日常生活中舉凡在家庭、學校
          等情境,乃至對他人的表達。預期達成之核心素養如下:
     (一)國-E-A2:透過國語文學習,掌握文本要旨、發展學習及解決問題策略、初探邏輯思維,並透過體驗

     與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題。
     (二)性C2:覺察人際互動與情感關係中的性別權力,提升情感表達、平等溝通與處理情感挫折的能力。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