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P. 21

第一節  各國大專校院發展職涯輔導單位之歷史沿革





                    根據 Aubrey(1977)指出,美國最早紀錄之職涯輔導單位建置為美國輔導之父 Frank

               Parsons 為輔導未就學及中輟之青少年之就業問題,於 1908 年於公民服務站內所成立之

               職業介紹所(引自 Lucas, 1986),但最初 Parsons 的理想是在校內成立輔導機制。爾後,


               美國職涯輔導工作深受社會脈動及世界潮流影響,如 1929 年起全世界各地經歷近 10 年

               大蕭條、1939 年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無不牽動著美國職涯輔導、心理測驗的


               發展,而大戰後嬰兒潮產生帶動經濟復甦、近代網路科技發展則世界縮小成地球村、區

               域貿易經濟體,使得新的世代職業、求職方法、以及人才需求出現,因此傳統職業介紹


               所不僅只有政府單位公辦,而真正進入校園,且校園就輔單位功能也漸由就業輔導單位

               轉型成為全方位發展生涯發展中心,服務在學學生及畢業校友。

                    香港城市大學張偉良博士描述香港大專校院職輔單位發展,亦經歷了幾個因應社會


               變動所帶來的轉折(Cheung, 2012),如 1990 年以前香港大專校院因招生人數少,大學

               教育為菁英教育,自 1990 年後開始擴大招生,因此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單位開始以增進

               大專校院學生工作能力、就業力及工作經驗為目標,而後 1997 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


               大量中國生源湧入,因此職輔單位必須因應大專校院學生職涯發展需要而增加內地工作

               機會的認識及實習就業媒合,才能符合學生需要。

                    與我國臨近且經濟體相類似的國家韓國,在經歷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政府


               痛定思痛,乃積極針對其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單位所提供的服務進行系統性的調整。韓國

               大專校院在 1980 年代起就有職涯相關服務,但因缺乏文獻紀錄,因此直到 1990 年至


               1997 年間才有較多關於職輔單位發展的記載(Yang, Lee, & Ahn, 2012)。又在 1997 年

               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韓國國內大量裁員、職缺消失,直接衝擊到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而

               此危機卻形成後續韓國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單位之轉機,多所大學因此危機而開始針對職

               輔單位進行組織再造、增聘人力辦理就業輔導相關活動,以協助其畢業生就業。到了 2004


               年則形成更為顯著而有規模的改革,也就是韓國政府的教育、科學及科技部聯合公布所


               有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並建議各校從就業媒合的概念轉化為建置完整的生涯發展中心,


                                                              7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