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95

「形而上」,可見者為「形而下」。 《 周易‧繫辭上》第十二章中說:「形

                          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皆


                          不可見,其性質屬於「形而上」;至於一切可見之有形體,則稱之為「器」。

                          依據易理,宇宙萬物構成前,皆經陰陽交會聚合轉化的過程,而此過程含

                                                                                        123
                          有最基本的原理,為宇宙萬象生成依循的,稱之為「道」。 形上學是討

                          論所有事物的共同點及此共同點所具有的特性,研討的對象包括了超物質、

                          超感覺或超現象之物。如:「確定事物的真實本質,是形上學的目的。」


                          或稱為「本體論」、「第一哲學」、「形而上學」、「實體論」。 形上學

                          是探求這個世界以外的事物,常見的問題包括神是否存在,人有沒有自由

                          意志,時間和因果關係的真實性等等。有些人可能會說問這些問題很無聊,


                          但這正正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的關鍵。形上學不單讓我們發現自己人生的

                          最終目的,還或許是唯一醫治那些盲信宗教,或者盲信政治理念的人的解

                               124
                          藥。

                         形上學也是哲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主要探討三類問題:

                   一、一切存有的根本原理,即存有本質問題。


                   二、各種存有的根源問題。

                   三、各種知識之根本預設。形上學的範圍包含宇宙論(cosmology)、本體論或存

                   有論(ontology)。


                          形上學常探討的主題主要包括存有(being)、實體(substance)、實在

                          (reality)、普遍存有的本質、特性、變化規律、神、靈魂、自由及知識


                          的最終基礎等。

                          亞里斯多德〔形上學〕一書十四卷所探討的問題,大體上可區分出下列幾

                          類:


                   123
                      形而上者謂之道,傅元龍撰,2000 年 12 月,國家教育研究院。
                   124
                    《對方東美道家詮釋的方法論反思》〈 第五章:對方東美論中國形上學的方法論反省〉 杜保
                   瑞著,19991 年 12 月。

                                                            8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