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199

第二章  《道德經》與諸學說



                                第一節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與哲學國王和道德經的關係


                          前蘇格拉底哲學家研究的對象是自然,觀察自然現象、天文學,希望在變

                   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也探索著宇宙萬物的根源是什麼,他們要

                   在宇宙的各種質料中找到根源有的認為水是萬物之起源,有的認為火是萬物起源,


                   有的使用「始元」作為萬物根源的原初要素,有的則認為可以用數學來解釋世界;

                   而《道德經》中也探討了萬物之母,有、無視宇宙起源的問題,並且解釋了「反

                   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概念,揭示事物運動


                   變化的原因及動力和規律性(物極必反)。

                          柏拉圖認為應由哲學家當國王,他在〈第七封信〉中寫到:「我於是不得

                          不讚美真正的哲學,宣稱只有它能使人分辨在城邦中以及在個人生活中,


                          什麼是正義。因而一代一代的人不可能禁絕罪惡,除非是讓一批真正的哲

                          學家擁有政治上的權力,不然就是讓擁有政治權力的人,藉著神明的恩賜


                          而成為真正的哲學家。」柏拉圖也建立了學院,在學院入口處懸掛一句名

                          言:「不懂幾何學的,請勿入我門。」在此,幾何學除了代表抽象能力,

                          要人暫時抽離對世俗的掛慮外,也蘊涵了品行端莊的意思,柏拉圖強調的


                          是以科學態度追求真理,目的在於培養真正造福百姓的政治家,柏拉圖相

                          信公職生活的最佳訓練不是為了使人能言善道或精明幹練,而是養成客觀


                          求真的心理,進而成為有原則、有理想、有勇氣、有熱忱的政治家。                                          129

                          這與《道德經》裡追求聖人、上善之人成為治國之人的想法相同,同是為

                   了能找出或培養出懂得「真理」或「道」且能運用其於治國之理上的智者、聖人。







                   129
                      《西方哲學史》,傅佩榮著,2015 年 8 月。
                                                            12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