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2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52
然與其它此在有關,並且指向世界,是一種「非本真」的狀態,關於本真與非本
真將會在後面在做敘述。「言談」Rede 已經變成「閒聊」Geredea,與閒聊有所關
聯的就是「好奇」德語中稱為(Neugier)或者稱為獵奇慾。好打聽的人總是伺機
尋找最新的新聞,閒聊和好奇心或兩面性德語的 Zweideutigkeit 兩種意思都有。
當眾人什麼都聊時,就無法分辨誰真正理解了什麼,只有一種情況是例外,就是
真正了解這件事的人卻並不閒聊這件事。但,歧義或者兩面性也在消極的影響自
我與他者的關係:「帶著一副彼此支持的面具唱著相互反對的戲。」(存在與時間
175),而以上這一切都是來自沉淪;說此在已經從自我跌落下來,並不是說它在這
之前處於一種非沉淪的狀態,此在總是已經從自身落進世界,顯然海氏對於沉淪
的描寫是非常生動且貼近生活的,海德格堅持我們所處的一般日常狀態是種非本
真且沉淪的狀態,但這又要怎麼解釋一般勞作狀態的此在是由閒聊、好奇和歧義
所引領生活著?一位誠實的工匠或許會對傳播他的手藝與沒有關係的閒言碎語,
或是對鄰居的風流韻事感到好奇,並且對他們講述模稜兩可的碎語,但這些並不
是這位工匠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那要怎麼解釋沉淪是他存在不可缺少的的部分?
主要有兩個層面,首先,這位工匠大部分的浸淫於他的日常工作中,除偶然的情
況狀態下並不會離開且退後一步的去整體性審視他生活的狀況和狀態。再來,他
所工作於其中的世界是公共性而非私人性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從他們更詳細的說
是從無名的「他們」那裡獲取意義,而不是單單從他自身獲得意義。工匠做某種
型號的鞋子是因為「他們」的要求,工匠運用皮革和錘子來做鞋,是因為人們都
這樣做,而這些用途也是社會所賦予的。上述這些都是有道理的,對於工匠說沒
有更好的方法來做鞋子了。並且鑑於他的能力,這樣的勞動方式來做的鞋子是有
市場的,他不需要轉行就能供應日常所需,這就是此在的日常性,在海式來看這
種狀態跟好奇心、歧義、閒聊是差不多的狀態。那非本真跟沉淪性有錯嗎?從某
種意義上來看這並沒有錯,它是人類困境的必然特徵;我們無法跨出現有狀態用
一個外在性的整體式的視角去衡量。但從另個層面來說,海氏認為它們會導致錯
誤。浸淫於世界,或浸淫於世界上的事物,會讓我們認為自己是現成在手的,是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