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9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449

響我們與世界相處的模式,以及對世界實體做出反應的模式,情緒與情感是不同

                   的,情感涉及某個單一的實體,我對某人、某事、某物所感到悲傷、生氣、難過


                   等。但如果我處在一個暴躁的情緒當中,儘管我也許對於所有事都異常的容易動

                   怒,但我不一定就是要對於某一件事感到暴躁,如果情緒是指向某一事情,那就


                   是指向這個世界而非世界中的某一實體。焦慮、無對象的籌慮或厭煩籠罩了這個

                   世界,情緒不同於面對具體威脅所產生的恐懼或對於某個具體事物的厭煩。情緒

                   幾乎不為我所掌控,也許我能控制我的行為,決定自己能做什麼,遏止自己的衝


                   動;在某種程度上或許我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可以選擇忽略讓我生氣的事,或者

                   讓氣慢慢消去。但是情緒是不受控的,他們不針對具體實體,所以我不能通過操

                   縱具體實體來消去我沮喪的情緒,不論將注意力轉向哪一個具體實體,他們都是


                   籠罩在這樣的情緒之下,海氏把這種情緒表達為Befindlichkeit

                   「怎樣找到自我」「怎樣被找到」或是「近況怎麼樣」那在德語中情緒一詞St

                   imuug也有給樂器校音的意思,海氏運用這層聯繫,意思為情緒就是以某種


                   方式在校音。

                          海氏認為是這種情緒揭示了我們平常沒有意識到的事物,情緒以日常事物


                   不可能實現的方式照亮了這個世界和我們在世的存在;不過光靠情緒是無法揭弊

                   這個世界,還需要先前所講的理解與闡釋。在下一段落將以此在沉淪為開端探討

                   此在在常人公共性中消失,進而討論煩(CARE)。



























                                                            10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