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54
信仰。所以人就用牲禮、冥紙來祭拜、供奉祖先,相望透過「祭祖」來得到平安
福氣。那麼,如果不祭拜祖先會怎樣呢?
基督教徒「不祭祖」會被認定是大不孝、背祖的行為;「不祭祖」就得不
到祖先亡靈的保佑;「不祭祖」更會惹祖先生氣,遭來厄運和苦煞。事實是沒祭
拜到的祖先,比祭拜到的更多。沒祭拜到的祖先,難道就不是我們的祖先嗎?若
是因為怕祖先生氣、怕遭受禍患而來的祭祖,這種自私、顧己的祭祖,更談不上
46
是孝道。
由於台灣的基督徒是少數,必然面對許多價值觀的衝突,基督徒必須面對
許多力量的挑戰,在此情況下基督徒的自由特別有意義。例如,有一位客家弟兄,
信主之後要面對很大的壓力,因為在祭祖時必須代表家族拿香拜拜,他若不拿香
則面對的是全家族的壓力,此時信仰是否帶來基督之下,萬人之上的自由呢?只
有當一個人決心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來做決定時,從那時起才開始體會宗教改革家
47
馬丁路德所說的「自由」 ,雖然往往孤單,但卻真正覺得自己是一個自由人。
基督教在台灣對民間宗教祭祖所採取的消極態度和反文化的行為,已成為
台灣人接受福音的障礙。教界有識之士如:董芳苑教授、周聯華牧師…等,早洞
視其與宣教的緊密關係而為文疾呼;但教界卻「老神在在」,依然故我令人心焦。
48
宣教學上有一條鐵律:「人們喜歡在原文化裡歸主」 。硬是要人放棄原文化來歸
主,既沒必要而且殘忍。更重要的是:這絕對違反上帝道成肉身的愛的行動,違
背上帝的宣教,並且排除基督進入台灣文化,更新台灣文化的可能。教會欲洗清
基督教是「洋教」、「帝國主義走狗」的罪名已然不易,若再無知的樹立文化圍牆,
製造基督與祖先的對立,那基督只能徘徊在台灣文化的門外,永遠為「外人」了。
46 葉明翰,《福音小冊‧祭祖與孝道》(台南:公報社,2012),4-5。
47 林鴻信,《覺醒中的自由》(台北:禮記,2000), 60。
48 曾昌發,<從客家文化看祭祖問題>,黃伯和等著,《基督徒與祭祖》(台北:雅歌,1994),
39。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