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55
第五章 基督教面對民間宗教祭拜祖先的可行性做法
第一節 基督教面對民間宗教「喪葬禮儀」的可行性做法
「祭拜祖先」在倫理方面所包含的善盡孝道、慎終追遠、維護宗族、安家
固邦等作用,有其正面價值;基督徒所反對的是「祭拜祖先」把死去的人當作神
靈一般來加以祭拜。
以宗教觀點來說,死亡所舉行的喪葬儀式,是為了安頓死者,撫慰生者。
經由宗教喪禮不但將死者與生者結為一體,也將之與整個社會聯繫一起,順利地
將死者送入另一個沒有苦痛的世界。這樣的過程不只死者得以安息,在世親人也
49
得以安慰。
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認為,追思已故親人的基本意義,在於
激起在世親朋的情感。當一個群體因失去一個成員而有感失落時,就構成了哀悼
的基礎。它使人們集合起來,使他們的關係更加密切,把他們聯合在相同的精神
狀態中,這樣就形成一種安慰,以補償原有的失落。而這樣的融合感或感情共享,
50
就會增添群體中在世成員的活力。
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出版的《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
51
冊》為例,對於基督教的喪葬禮儀,有以下幾項的儀式及禮拜:
一、臨終
親人臨終之時,家屬及親人應該隨伺在床邊,注意聽他講遺
言,或是聽他交代所牽掛之事。可以邀請教會牧師、長老、或親友
來床前為他祈禱、吟唱聖詩。斷氣之時,可以遷徙到大廳,一般稱
49 王崇堯,《台灣本土情境中的聖餐》(台南:復文,2006),92。
50 王崇堯,《台灣廣場:本土人文、社會關懷記錄》(台南:復文,2005),41。
5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信仰教制與法規委員會,《教會禮拜與聖禮典手冊》(台南:台灣教會公
報社,2016),144-16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