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猪病防治
P. 98
化和萎缩,特别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彩图 73),也有萎缩限于筛骨和上鼻甲骨
的。有的萎缩严重,甚至鼻甲骨消失,而只留下小块黏膜皱褶附在鼻腔的外侧壁上。
鼻腔常有大量的黏液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随病程长短和继发性感染的性质而不
同。急性期,渗出物含有脱落的上皮碎屑,慢性期,鼻黏膜苍白,轻度水肿。鼻窦黏膜中
度充血,有时窦内充满黏液性分泌物。病理变化转移到筛骨时,除去筛骨前面的骨性障碍
可见积聚大量的黏液或脓性渗出物。
【诊断】依据频繁喷嚏、吸气困难、鼻黏膜发炎、鼻出血、鼻面部变形和生长停滞可
以作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用 X 射线作早期诊断,鼻腔镜检查也是一种辅助性的诊断方
法。
1.X 线诊断 应用放射摄影诊断技术,根据猪鼻 X 线影像的异常改变作出诊断。
+
+
2.病原学诊断 主要是对 T Pm 及 Bb 两种主要致病菌的检查,对 T Pm 的检测是诊断
AR 的关键。鼻腔拭子的细菌培养是常用的方法。
+
3.血清学诊断 猪感染 T Pm 和 Bb 后 2~4 周,血清中即出现凝集抗体,至少维持 4 个
月,但一般仔猪感染后须在 12 周龄后才可检出。试管血清凝集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乳胶凝集试验具有特异、简便、快速的特点。
+
此外,还可用荧光抗体技术和 PCR 技术进行诊断,已有双重 PCR 同时检测 T Pm 和
Bb,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比其他方法更高。
【防制】
+
1.免疫接种 现有三种疫苗:(1)Bb(I 相菌)灭活油剂苗;(2)Bb-T Pm 灭活油剂
二联苗;(3)Bb-T Pm 毒素灭活油剂苗,后两种疫苗效果较好。可于母猪产前 2 个月及 1
+
个月分别接种,以提高母源抗体水平,保护初生仔猪几周内不被感染,也可对 1~2 周龄仔
猪进行免疫,间隔 2 周后进行二免。种公猪每年注射 1 次。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无毒重组毒素疫苗,其保护效果明显,显示了很好的应用前
景。和天然毒素相比,重组毒素产量高,不需灭活,更适合生产的需要,这可能是萎缩性
鼻炎新型疫苗的发展方向。
2.药物防制 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对磺胺类药物等多种抗
菌药敏感,但由于药物到达鼻黏膜的药量有限,以及粘液对细菌的保护,难以彻底清除呼
吸道内的细菌,因此要求用药剂量要足,持续时间要长些。为了预防母猪传染仔猪,母猪
妊娠最后 1 个月内应给予预防性药物。乳猪出生后 3 周内,最好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注射
或鼻内喷雾,每周 1~2 次,直到断乳为止。育成猪也可用药物进行防制,连用 4~5 周。
3.改善饲养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体制;降低猪群饲养密度,严格卫生防疫制度,
改善通风条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保暖,减少各种应激。新购入猪,必须隔离检疫。
对有病猪场,实行严格检疫。淘汰有症状的应;与病猪及可疑病猪有接触的猪应隔离
饲养,观察 3~6 个月;完全没有可疑临床症状者认为健康;如仍有病猪出现则视为不安全,
禁止出售种猪和仔猪。良种母猪感染后,临产时要消毒产房,分娩后将仔猪送健康母猪代
乳,培育健康猪群。在检疫、隔离和处理病猪过程中要严格消毒。
+
4.净化与根除 快速检出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 Pm),淘汰带菌猪,建立健康的猪
群是根除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