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退休3.0:高齡教育與高教轉型
P. 34

退休 3.0
                                                                     高齡教育與高教轉型           31







               越來越多的高齡者參與高等教育,隨即引發了一些基本性的

              問題如下(Dickerson, Seelbach and Johnson-Dietz, 1990):

              (1) 政府單位是否已告知高等教育機構,應彌補高齡者在知識

                  和技能方面之不足,使其持續扮演具貢獻性的角色?

              (2) 如何克服高齡者參與高等教育課程是一件 ” 不該做的事 ”

                  (not the thing to do)之想法?

              (3) 一旦高齡者接受教育(將教育資源運用在高齡者身上)之

                  後,他們對社會又能起得了什麼作用?

              (4) 社會或教育機構是否能克服以年齡作為角色界定之基準,

                  而改以個人扮演此一角色的能力為基準?

               有鑑於上述問題,高等教育若想發揮其社會性的目的,實

              應擴展其教育對象之界限,而涵蓋全面的生命旅程。是以,

              其基本假設應為:當高齡者參與高等教育的程度增加時,高

              齡者和高等教育機構都將雨露均霑,而且更重要的是,高齡

              者藉由高等教育之參與,更能對未來社會之需求有所貢獻。

              2. 美國高等教育面臨高齡化社會來臨應負起的責任

               由於第一波嬰兒潮 ( 在 1946 到 1964 年間 ) 出生者,即將成

              為屆齡退休的高齡者,他們擁有較健康的身體和較活躍的心

              智,對於退休生活品質也較為講究,同時也期待社會大眾能

              以一種更正向的態度,來看待嬰兒潮世代的高齡者。這一群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