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7 - 第五卷
P. 167
第三章货市或商品流通
度的减低比商品价格的跌落更迅速,流通手段量就会增加。
各种因素的变动可以互相抵消,所以尽管这些因素不断变动,
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从而流通的货币量可以依然不变。因此,特
别是考察一个较长的时期,我们就会发现 z 在每一国家中流通的货币
量的平均水平比我们根据表面现象所预料的要稳定得多,除了周期
地由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引起的,以及偶尔由货币价值本身的变动
引起的强烈震动时期以外,流通的货币量偏离这一平均水平的程度,
比我们根据表面现象所预料的要小得多。
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
这一规律 (78) ,还可以表述如下 z 已知商品价值总额和商品形态变化
(78) ..推动一国商业,需要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货币,过多或过少都对商业
有害。这正像在小零售业中要有一定量的法寻来把银币换开和结算用最小的
银币也无法处理的账目…… 贸易所需要的法寻量的比例,取决于购买者的
人数、他们胸买的次数,首先是取决于最小的银币的价值,同样,我国商业所
需要的货币(金币或银币)的比例,取决于交换的次数和支付额的大小。" (威
廉·配第《赋税论))1 667 年伦敦版第 17 页)阿·杨格在他的《政治算术))(1 774年
伦敦版)中维护受到詹·斯图亚特等人攻击的休漠的理论,书中专列一章,题
名是《价格取决于货币量)) ,见该书第 112 页及以下几页。我在《政治经济学批
判》第 149 页上 131 曾经指出..他(亚·斯密)把流通中的铸币量问题悄悄地抹掉
了,因为他完全错误地把货币当做单纯的商品。"这句话只是对于亚·斯密专门
论述货币的那些地方才是适用的。例如,在批评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时,斯
密偶尔说出了正确的看法"每一个国家的铸币量取决于该国靠铸币而流通的
商品的价值…… 每一个国家每年买卖的货物的价值,要求有一定量的货币
来使货物流通,并把它们分配给它们的真正的消费者,但不能使用比这更多的
货币。流通的渠道必然会吸收一个使自己达到饱和的数量,但决不会容纳更多
的数量。"( ({国富论))[第3卷]第4篇第 1 章[第 87 、 89 页])与此相似,亚·斯密在这
部著作的开头,曾专门颂扬分工,但后来,在最后一笔论述国家收入的源泉时,
他又偶尔重复他的老师亚·弗格森的话,谴责了分工。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