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第五卷
P. 172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国家把印有一镑、五镑等等货币名称的纸票从外部投入流通过
程。只要这些纸票确实是代替同名的金额来流通,它们的运动就只反
映货币流通本身的规律。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
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 z 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
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诚然,流通领域所能吸收的金量
经常变动,时常高于或低于一定的平均水平。但是,一个国家的流通手
段量决不会降到一定的由经验确定的最低限量以下。这个最低限量不
断变动它的组成部分,就是说,不断由另外的金块组成,这种情况当然
丝毫不会影响这个量的大小和它在流通领域内的不断流动。因此,这
个最低限量可以由纸做的象征来代替。但是,如果今天一切流通渠道
中的纸币已达到这些渠道所能吸收货币的饱和程度,那么明天这些渠
道就会因商品流通的波动而发生泛滥。一切限度都消失了。 139不过,如
果纸币超过了自己的限度,即超过了能够流通的同名的金币量,那么,
撇开有信用扫地的危险不说,它在商品世界仍然只是代表由商品世界
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那个金量,即它所能代表的那个金量。例如,如果
一定的纸票量按其名称代表两盎司金,而实际是代替一盎司金,那么
事实上一镑比如说就是去盎司金的货币名称,而不是原材盎司金的
货币名称了。其结果无异于金在它作为价格尺度的职自肚发生了变化。
同一价值,原来用一镑的价格来表现,现在要用两镑的价格来表现了。
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 ((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 137 ,卡·阿贝尔
博士和弗·阿·梅克伦堡译自俄文, 1858年柏林版第 1 卷第47 页及以下几页)关
于金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的问题,英格兰银行的一位"经理"曾在"上院委员会"
(银行条例委员会)上作证说"每年都有一批新的 sovereigns <不是政治上的君
主,而是金镑的名称索维林 138) 变得过轻。在一年中以十足重量流通的一批索
维林,经过这一年的磨损,到下一年放在天平上就重量不足了。" (((1 848年上院
委员会》第 429 号)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