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ch1-食安概論電子書(tracking test)
P. 17

列擬探討之問題,以上數童子機為例,可以定義之問題如下:
                         當採行不同的食品鍊之管制點時,消費族群的風險改變為何?

                         當於養殖點施用不同劑量之動物用藥時,消費族群的風險改變為何?
                         與其他暴露途徑比較,該食用肉品之相對風險比例為何?

                        雖然風險評估為客觀及科學性的,但決策時難免涉及主觀的判斷,所以風險

                   管理者必須參考國際經驗,依照本國須要,漸次修訂該國之「風險評估政策」,

                   可分為二種:以價值為基礎的(values-based)與以科學為基礎的(science-based),前
                   者主要由風險管理者決定,係根據長期社會及民意的經驗,後者由評估者研擬,
                   係根據科學實證。學習方塊 1-6 比較這兩類的風險評估政策範例。


                                         學習方塊 1-6.  可選擇之風險評估政策範例
                   以價值為基礎的選擇:
                     由於化學危害物可能被故意加入食品中,如食品添加劑,安全容許限值根據
                      「概念零風險」(notionally zero-risk)訂定,不可導致顯著健康風險。
                     於微生物危害辨識時,應區別不良反應之型態及嚴重度,並於風險估算中予
                      以分類呈現。
                     訂定 ADI 時,應以 NOAEL(Non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為基礎,再

                      除以由動物外插至人類的不確定係數 10,以及族群個體感受性變異的不確
                      定係數 10。

                   以科學為基礎的選擇:

                     當動物試驗結果有高劑量致癌效應數據,但無法據此決定低劑量的曲線型態
                      時,採行線性模式通常是科學上可接受的。
                     使用個別的模組型態,建置微生物風險評估方式,以利食品鍊參數的改變,

                      或是有新增的模組,於訂定致癌效應之毒理參考值時,若有流行病學及動物
                      試驗數據,應一併考量。


                        最後,風險管理者須規範風險評估報告的內容大綱與格式,包括質性與量化
                   的呈現,數量化的評估結果固然較為精準,但是,若能輔以不同風險等級的比較
                   風險,如五等級風險矩陣圖(risk matrix),並搭配不同色系,有助於非專家間的風

                   險溝通。風險的量化可分為點推估(deterministic estimate)及機率推估(probabilistic

                   estimate),前者係針對最糟情境(worst case scenario),後者考量一些變量的變異分
                   佈,可以反應實際的暴露情境。通常由科學專家將量化的評估結果,撰寫為質化
                   的論述,但可能仍深奧難懂,或過於局部複雜,風險管理者應協助科學家呈現平

                   衡易於理解的綜合論述。

                   4-3  風險評估的特性與方法


                        以  下  先  介  紹  風  險  評  估  方  法  的  一  些  特  性  。  首  先  ,  風險評估應客觀與透明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