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19 Vol 6 No 5
P. 31

Vol.6,  No.5, 2019


            “不由我们做主,产科医生叫这么做,我们就得照办。”


            我当下无语,心中变得沉重起来。


            30多年前,我在国内做妇产科医生时,有过类似经历。手术室在不同楼层,远离产房,脐带脱垂
        的产妇,只好在产房就地局麻剖宫产。这么多年过去了,条件有了改善,可思维依旧,程序不变。


            费尽周折,建起了产房手术室,但是难得使用。平时麻醉不开机,急症时需要的设备、器械、药品
        没到位,空间狭小,不熟悉。不能善加利用,不仅可惜,而且真的需要时,是否能应急?


            产科医生决定麻醉方式,不由分说地命令别的专业,是不是有点儿太过自信?


            这让我想起了我刚开始做中国行时的一件事。


            高级计划实施当初,团队中是没有新生儿科医生的。一次新生儿复苏抢救演练中,针对我的质疑
        “为什么氧气不打开”,当地儿科医生说,这是最新修订的NRP指南所推荐的。我顿时无地自容。近
        几年,常给团队中的新生儿科医生/NICU护士担任翻译,共同查房,深有感触,我以前那点知识和技
        能,连新生儿心肺复苏的皮毛都算不上。


            再比如,新生儿辐射台上有一个内装计时器,以便Apgar评分计时。在新生儿出生那一刻,很少有
        医院将其打开。我们团队的新生儿科医生/NICU护士,一眼看出问题。这举手之劳,对于以分秒来计
        时的心肺复苏,意义无需赘述。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益,也更加专业化。术业有专攻,不做自己不擅长之事。


            这不是话语权的问题,它反映出不同学科之间、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彼此信任、是否合作融洽。


            产后大出血的模拟演练,大家按照细则流程,做得有条不紊。我们团队在一旁观摩的产科医生频
        频点头,“不错,临床处理很专业,无懈可击。可是,产后大出血,你们不需要叫麻醉科医生来帮忙
        吗?”


            麻醉科医生进产房,除了做无痛,危急重症抢救也责无旁贷。在产房团队医疗中,他们不仅仅是给
        麻药的医生,更肩负着保命的重任。彼此多沟通、信任、配合默契是关键。


            根据中国传统产房变通的床边即刻剖宫产,几乎是高级计划中必做的演练,大家早已练得得心应
        手。换个场景,当心搏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随后床边即刻剖宫产时,遇到了考验。


            急救车,推来了;除颤仪呢?“产房里没有,产房手术室里也没有,要去普外大手术室拿来”;人
        员,来了不少,可是哪个人该做哪件事呢?看起来失了章法和头绪。


            知识上要更新,手法上要改进,设备和系统预案要完善,还需要一个各司其职、配合默契的团队,
        包括一个得力的现场指挥。


                                                                                                                 31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