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創新與創意
P. 129

埃森哲的學習板,展現了向同事與專業教師學習的吸引力與有用程度。


        為了支持這個新方法,目前學習長聘請學習策略專家、體驗設計師、策畫人員與軟體開
        發人員。他們協助員工成為同儕老師、指導者和教練。他們把敏捷法與精實創業原則,
        應用在他們設計學習課程的工作中。例如在富達,肯尼迪與她的團隊採用一種「最精簡
        可行產品」的方法,仿效快速成長的公司用來打造新產品的做法。他們與利害關係人一

        起確定需要學什麼,然後規畫一個基本的學習模組來滿足特定的需求,快速推出這個模
        組、收集回饋意見,然後重複這個過程,直到使用這份素材的學員給予夠高的淨推薦者
        分數(Net Promoter Score,NPS)。


        學習長在重新思考他們部門的運作方式時,應該謹記下列建議:


        表現得像策畫人員與共同創造者。轉型學習長愈來愈會去找一些有用的外部內容(從大
        學課程、部落格貼文,到 Youtube 影片等),把這些內容與公司諮詢內部的主題專家之
        後所開發的內部內容,結合在一起。埃森哲採用這種方法,因而能夠不斷提供有關新興
        技術的最新見解給員工,讓他們之後可以與客戶分享。正如瓦爾瑪告訴我們的:「我們
        必須能夠迅速訓練一批人,讓他們了解某種技術是什麼、會如何影響他們那個產業,以

        及他們要如何提供創新給客戶。」


        為了大規模提供高品質的相關學習內容,瓦爾瑪和他的團隊打造了一個架構和一些工
        具,以協助內部的主題專家開發他們自己的學習板(就像 Pinterest 上不同主題的學習
        板)。然後這些內容就成為容易取得、按需求而提供的學習模組。這是極為成功的方
        法。到了 2019 年初,全公司的員工已經創造了超過 2,500 個學習板。瓦爾瑪表示,它們
        變得非常風行,因此現在已經「嵌入人們的學習方式之中」。


        促進向同儕學習。埃森哲的學習板,展現了向同事與專業教師學習的吸引力與有用程

        度。星展銀行也採用類似的做法,不只推出甘道夫學者計畫,還推出一系列由員工帶領
        的訓練課程,稱為「重返校園」(Back to School)。在全球各地的多個教室中,每天都
        有好幾堂 45 分鐘的課程在進行,持續長達一週。課程包括技術主題(像是 DevOps 與機
        器學習)、商業主題(例如,信用卡公司如何賺錢),以及「較軟性」的主題(像是打
        造個人品牌與用故事做生意)。這些課程不是由正式的講師教課,而是由內部的主題專

        家來教,像是執行董事、中階主管,甚至是新進基層人員;這些講師的資歷有深有淺,
        有助於促進一種「重視專業超過階層」的文化。這類課程非常受歡迎:在最近一次關於
        消費者銀行的課程上,來自業務部門的專家向技術部門的員工上課,然後兩者角色互
        換,全場 1,700 個座位在三小內就被預定一空。


        同儕學習當然可以出現在組織的任何地方,而不只是在正式的學習部門裡。轉型學習長
        注意到這一點。當新的學習活動出現,他們會調查發生了什麼事,以及背後的原因為

        何。如果這項新嘗試有價值,他們就會思考如何支持與擴大它。德國電信就是如此,一
        名員工利用公司的內部網路建立了一個名為「專家教專家」(From Experts, For Experts)
        的論壇。根據該公司學習長史帝文.卡索基(Stephan Kasulke)的說法,這個課程很快就
        大受歡迎:在推出後不久,參與人數就超過一千人。「這完全是由下而上、自行發展出
        來的,」卡索基說。他和他的團隊看出這個課程的價值,於是加入。「我們找了舉辦這





                                                           128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