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創新與創意
P. 132

21.扭轉慣性,啟動企業變革!給台灣中小企業的






        四大行動方案



        駱世民

        組織慣性是企業變革的一大阻力。這使得企業無法妥善因應變局,陷入成長停滯的困

        局。本文提出以下四項行動方案,協助企業有效啟動變革:改變策略對焦機制;選育雙
        元領導人才;產學研合作,尋求外部協作創新;特意探索全新事業。


        企業在面對變局時,需要改革才能生存,但組織慣性(organizational inertia)常常成為企
        業改革的一大阻力。早在 1980 年代,知名學者尼爾森(Richard R. Nelson)和溫特
        (Sidney G. Winter),以及漢南(M. T. Hannan)和傅利曼(J. Freeman)便清楚指出,
        組織慣性對妨礙組織成長發展扮演的關鍵角色。


        組織慣性是一個組織依著熟練的習慣與既有經驗運作,因而傾向保持現狀、甚至抗拒改
        變的現象。為什麼會產生組織慣性?因為大家對沒遭遇過的情勢,感覺不出變化,也不

        知道該如何反應;尤其是需要改變的方向若與過去的成功經驗、既有商業模式,或是眼
        前績效的達成有衝突時,人們就更傾向於不改變。


        實務上,組織慣性確實對企業變革產生根本的阻礙,尤其是諸多台灣中小企業,在歷經
        成長高峰、甚至成為隱形冠軍後,卻無法克服環境多變的挑戰,從而陷入低成長的困
        境。本文作者過去十餘年來,曾參與多家台灣精密機械企業的變革歷程,細究組織慣性
        形成的共同根本原因,進而提出幾項有效扭轉慣性、啟動變革的行動方針,希望能有助

        於其他面對同樣成長困境的企業。


        首先,我們發現企業的組織慣性源自於流程(process)、人員(people)、和定位
        (position)三個層面。


        形成慣性三大原因


        流程、人員、定位的僵化


        先看看流程是如何造成組織慣性的。企業中專業分工的科層組織和流程運作,原本是希
        望兼顧效率與彈性。但當這些流程經年累月被反覆執行後,經常變成「只知其然,而不

        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因此,組織即使是非變不可,往往也因為擔心造成資源排擠或人
        員額外負擔,最後仍選擇走安全的老路。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因流程而生的組織慣性。


        以台灣精密機械產業來說,許多公司在早期將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留在台灣,為講求綜
        效,不論是技術或工程問題,都由研發部門統籌管理。但當生產基地外移,如果仍照著
        原本的流程來提出產品設計變更,往往拖慢生產的速度。此時,如果無法即時展開流程


                                                           131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