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創新與創意
P. 137

當(與中鋼合作)開發這種新材料後,可以藉此掌控相似鋼材的成本結構,以及目前供
        應量是充分或短缺的趨勢,掌握了鋼材量價趨勢後,可在適當時機採購庫存,並嘗試未
        來更有利可圖的新業務。


        開發新事業,培養第二成長動能


        此外,對傳統製造業而言,在硬體製造外增加服務方案,或直接走向下游、建立零售通
        路等,也是能與既有事業互相發揮綜效的有利選擇。因為藉著增加服務方案,廠商不只
        單純從事產品(硬體)製造與銷售,也提供付費型的診斷分析(軟體),即時維修(線

        上或到府),或客製化耗材供應等服務,如此可增加營運項目和收入。而走向下游,建
        立自有通路,則可直接銷售給終端顧客,因此掌握市場變化,回頭帶動產品設計與製程
        等創新。


        先前提過的展隆工業也曾用自行建立通路的方式,來探索全新事業。該公司領導人首先
        說服董事會支持,放寬資本支出與投資報酬率年限門檻。雖然,從代工製造走向通路零
        售很不容易,但目前他們在通路方面已開始展現成績:他們自行設立店面,銷售與建立
        全台區域經銷網,並在三年內達到年度損益兩平。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藉由直接涉

        入終端市場,深入了解市場趨勢,帶動策略定位的轉型。他們引入新思維和新人才,從
        原本製造業關注規模經濟與成本結構的思維和人才,轉為通路銷售與服務的思維和人
        才。並進行流程改造,創造了第二成長動能,藉此扭轉了既有核心事業的慣性。


        這裡還要提醒,特意探索新事業時應該注意的一些事。第一,選任具有創業家精神的經
        理人,來帶領最小可運作團隊。第二,團隊應該要直屬公司經營者,才好協調內外部資

        源。第三,公司要用長期投資的角度看待新事業,設定資本分攤和檢核里程碑,不要大
        小事緊抓不放,更避免沿用既有成熟事業的績效評量與獎酬標準。第四,如果中小企業
        走到合資或併購這條路,卻缺乏財務運作與事後整合的能力,初期可以借助外部專業機
        構或顧問協助,再邊做邊學。


        建立動態能力


        擺脫僵化的流程、人員、定位



        雖然組織慣性總是根深柢固,盤根錯節,想要扭轉慣性,困難重重。但只要企業認清慣
        性之必然與來源所在,耐心建立動態能力,成功轉型並非遙不可及。也就是,一方面要
        能夠感知與掌握機會,藉此得以改變既有資源與能力;另一方面,兼顧深耕舊技術與探
        索新機會。本文提供了四大行動方案,以及本地案例的佐證,希望為台灣中小企業經理
        人提供方向,邁出扭轉組織慣性、帶動企業變革的第一步。














                                                           136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