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創新與創意
P. 166
發展。(2)在「輪流模式」裡,雙方同意間歇輪替主要和次要的地位。(3)在「雙主
要模式」裡,兩人持續兼顧兩個主要職涯。
我的研究顯示,只要選擇的模式符合雙方價值觀,而且雙方是透過開放討論並明確同意
而做成選擇,那麼無論他們採取哪一種模式,都能在職涯和雙方關係裡獲得滿足感。追
求第三種模式的伴侶,常會是最成功的,雖然它可說是最困難的一種,原因正是他們最
常被迫要處理衝突。
為了打破僵局,愛蜜莉和賈莫最後討論到,除了財務成就,對他們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他們提出的項目包括:追求自己選擇的職涯;接近大自然;給愛莎一個穩定的家,讓他
們兩人都能積極盡到親職。他們承認害怕愈來愈聚少離多,所以同意一項重要限制條
件:他們要住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出差時間不能超過他們 25%的時間。他們同意以北美
地區做為地理疆域,而賈莫建議他們兩人都在地圖上圈出覺得可以安家、追求雙職涯的
城市。他們的對話和圈地圖活動,最後終於達成協議:在亞特蘭大重新開始,在那裡,
他們可以追求雙主要模式。三年後,他們的職涯都有了進展,沉浸在快樂的家庭生活
裡,而且他們的第二個小孩就要來報到。
過渡期 2
自我再造
心理學理論主張,許多人在人生早期走的職涯和個人道路,都是順從父母、朋友、同儕
和社會的期望;但是到了中年,許多人感到對「個體性」的迫切需求,也就是想要掙脫
那些期望,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無論伴侶關係的狀態如何,這個現象往往發生在四十
幾歲的時候,屬於俗稱中年危機過程的一部分。
我們多半從個人層面看待中年危機(例如,丈夫離開妻子,買了一部跑車),但對雙職
涯伴侶來說,對專業成就的高度關注,意味雙方的工作歷程也會受到嚴密檢視。這種個
人和事業的雙重危機,形成了第二個過渡期的基礎。本文一開始描述的卡蜜兒和皮耶,
他們的故事就屬於這個過渡期。
當雙方各自為重新定義自我而掙扎時,通常會衝撞到長久訂下的安排,以及共同塑造的
身分認同、關係和職涯。其中有些安排(例如,誰的職涯優先)可能需要重新考量,好
讓一方辭職,探索其他選擇。質疑前一段過渡期共同做成、並據此安排生活的那些選
擇,可能是一件痛苦的事。這麼做可能會危及關係;當其中一人想要重新思考過去的職
涯選擇,另一人可能會把這個渴望解讀為也要重新思考兩人的關係,甚至可能想要結束
關係,而這種想法並不罕見。妥善處理這個過渡期的伴侶,能透過一個可能感覺非常孤
獨的過程,找到彼此連結、支持對方的方法。
第二個過渡期通常從其中一人重新檢視職涯或人生歷程開始,就像卡蜜兒和皮耶的例
子。當事人必須思索以下這類問題:是什麼導致我走入這個絕境?我為什麼要做之前做
的那些選擇?我是誰?我對人生的渴望是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事人也應該花
時間探索其他路徑,做法是參與交誼活動、工作見習、工作暫調、志工等。這種個人的
省思和探索,可能會導致伴侶落入第二個過渡期的第一個陷阱: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