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創新與創意
P. 38
心理學研究顯示,在我們與其他人溝通時,通常太過間接而抽象。如果提出目標的鮮活
圖像,我們的話會更有份量。
6.訓練大家進行雙贏互動
探索彼此的需求,得到更有利的成果
我經常要求學生兩人一組,仔細思考如何分一顆柳橙。每個人都會被告知這個水果的用
途為何,但是另一名伙伴不知道:其中一人要榨果汁,另一人要果皮做一種鬆糕。如果
他們沒有去了解對方的利益何在(大部分搭檔都是如此),他們最後可能會為這顆橘子
爭吵。或是他們可能會決定把橘子切一半,兩人各拿一半(雖然比理想的分量少)。有
人甚至會因為無法得到整顆橘子而放棄。
只有少數搭檔能達成最適方案,也就是一個人得到果皮,另一個人得到果汁,皆大歡
喜。他們要如何達到這個成果?探究對方的需求。
這個方法是雙贏互動的關鍵。在我檢視的成功協同合作專案裡,參與的人都坦白表達自
己的個人利益,以及自認能做出哪些貢獻,以解決專案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透明度讓參
與者可以探究每個人對於「贏」的觀點,最終得到更有利的成果。
我研究的許多組織,都透過一些練習,來教領導人和員工找到雙贏解決方案,這類練習
會讓每個參與者擁有一些別人沒有的資訊(真實世界裡的協同合作就是如此),並要求
所有參與者盡可能達到人人都滿意的最佳協議。接下來,活動指導人會建議一些技巧,
可協助各方順利發現彼此的利益(技巧包括提問和仔細傾聽等等),以達成更成功的協
議。有時候,對話會被錄影下來,讓參與者先猜測自己在討論裡的發言時間,然後再播
放給他們看。
在發言(表達自己的顧慮和需求)和提問之間取得平衡,並讓別人知道你理解他們的需
求,如此就能研擬出可創造更多價值的解決方案。有了雙贏的心態,參與協同合作的人
就能從差異中找到機會。
找出平衡點
讓有成效的團隊合作變成日常
前述六項技巧不但相輔相成,甚至相互依存,因此理想上,員工應學習並經常運用所有
六種技巧。如果你大部分時間都在發言,就難以有雙贏的互動,而如果你在互動時沒有
同理心,就難以得知別人的利益所在。如果你只傾聽而不提出你的觀點,對話就不會有
成效,也就是說,你需要平衡。
這些技巧也能創造正向動態:你運用這些技巧的對象,會覺得更受到尊重,也更能尊重
別人。而我的研究顯示,尊重能點燃熱誠,讓人願意分享資訊且彼此學習,還能激勵人
們接受共事的新機會。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