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研精醫訊121期
P. 23

人物採訪







                    跟診抄方只是學習中醫過程中一個環                        自己的醫學境界。
                節,接下來就是要思考,相信古文記錄
                前,要懂得去明辨對不對,等到進入臨床                             「學習與自己內心接軌、尋求與古典中
                後再驗證與體會。在校同學由於臨床實                           醫連結、訓練與古代醫家對話、努力與中
                務經驗較少,所以常會出現疑問而懷疑古                          西醫療共榮! 」
                代醫家的經典紀錄,也因為無法立即從臨
                床去驗證對與錯,所以學生會疑惑著問:                              以上是自己學習中醫的過程。時代不
                「他教的對嗎?」、「這個經典對嗎?」                          一樣環境也不一樣,現在的環境比較多
                、「這個書有問題嗎?」,這些疑問不斷                          元,學生常常出去參加國內外義診活動,
                存在於內心,就會造成中醫不科學的刻板                          跟診資源也多,中醫學習要長長久久的,
                印象。其實大多數的醫師同道進入臨床驗                          還要培養固定閱讀習慣,每天讀一點中醫
                證後,最後都會證明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事                          典籍,養成習慣之後中醫就會變有趣,個
                實,從這時間點開始就不會再有迷失或是                          人讀書的方式會先看一下該書的頁碼,決
                疑惑存在。                                       定多久要看完,一天要看幾頁,不求快速
                    為了縮短疑惑的過程,最好方法是透                        而是最後把書讀完,門診空檔或是夜深人
                過自身服藥體會和跟診去獲得經驗。比如                          靜時都可以運用來讀一點書,有時候會註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學生罹患疾病,就                          解摘要,有時不見得是從頭讀到尾,可能
                會請系上老師幫忙把脈開藥,然後到學校                          會先讀後半段,因為後半段比較有興趣,
                調劑室按照處方抓藥來服用,看看有沒有                          或挑出某幾個章節先切入,閱讀時勤作筆
                療效,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透過自己                          記,將比較重要的語句或理論摘錄下來,
                服藥,自己面對體會,老師在旁邊輔佐,                          自己每年都會有一本專門閱讀筆記本,直
                如此很快的就能把療效經驗模式學起來。                          接抄錄在筆記上,或是用單張空白紙進行
                                                            速記後再黏貼到筆記上。
                  「承明師→讀經典→勤思索→驗臨床」
                                                            Q:老師甚麼時候會把跟診紀錄拿出來看?
                  接下來擴展內心的境界,把心拉開一
                點,讓內心資料庫擴張成大數據狀態,若                          A:跟診抄方後,會編口訣方式將內容記起下
                內心知識不夠延伸,那麼能擷取的訊號就                          來,忘記再拿出來翻閱複習。跟診過程都是臨
                很少。常常反問自己,去思考讀書的內                           床實務內容,如果沒有立即整理或背下來,下
                                                            次跟診時依舊無法理解老師所開立的處方。印
                容、去揣摩古代醫家的想法,比如同學讀
                                                            象最深是有一次跟張步桃老師門診,發現老
                《傷寒論》,就必須了解張仲景的時代為
                                                            師在許多患者處方中開立荷葉一味藥,當年自
                什麼要這樣寫?不單只是把條文或處方背
                                                            己是後中一年級,利用老師中午上樓吃午飯等
                下來,又比如學完針灸後,所有疾病都採                          電梯時間提問:「老師您今天怎麼開荷葉特別
                用經脈理論解釋,而缺乏宏觀的辨證系統                          多?」張老師就把《本草備要》荷葉藥物主治
                理論,因為你的database只有存在經脈系                      內文都背完,當時自己受到很大的震撼,原來
                統,因此必須學習不同的辨證系統來深厚                          這就是所謂的基礎功,後來也影響自己對於典
                                                            籍閱讀的態度。直到現在自己從事教學,除把

                28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