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2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592

556    苏东水文集


                性作物的播种面积显著扩大。 例如,产棉区原先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
                区。 但这个时期,在日本殖民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下,华北沿海地区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产棉区。 粮食
                作物的商品化发展也很快。 经济作物的扩播必然要排挤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例如,
                上海附近棉花和小麦排挤水稻,东北大豆排挤高粱。 这样,粮食不敷口食时就必须与外地的产粮区
                相交换。 此外,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还表现为农业专门化区域的形成。 例如,江苏、山东、河北等广大
                农村发展为植棉专门化区域。 其中江苏通州(包括南通、崇明和海门)的植棉之地占全州土地面积
                的十分之六七,集中程度为全国之冠。

                    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沿海农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已越来越高。 据调查,1921 —1925年,
                农村家庭的全部生活资料约有三分之一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约有半数是出售的。 并且,农户家庭
                收支中,现金约占一半,少数通商口岸地区甚至占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从此,沿海地区广大农民被
                投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海洋中颠波逐浪。
                    1929 —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发生全面危机,中国农业迅即成为牺牲品。 在此期间,帝国主义
                国家借援助之名,把100万—1000万公担“过剩”的棉花、糖、米、麦、面粉等输入到中国,占当年中
                                     ①
                国进口总值的22.26% 。 大量外国农产品的倾销,使沿海农村经济遭受致命摧残。 与此同时,帝
                国主义国家乘机压低价格,收购中国农产原料,把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席卷而去。 农村社会一片恐
                慌呼声,完全陷入了崩溃的境地。

                                    三、近代沿海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成长




                    (1 ) 沿海三种资本主义成分的初步形成。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打断了中国封建社会
                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过程; 另一方面又刺激了中国沿海地区资本主义的迅速成长。
                1840 —1894年,沿海地区近代企业的创建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初步确立和近代化经济
                发展的开始。 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生存环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其发展极为艰难,
                起伏较大,成分复杂。
                    应该说,沿海地区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由外国侵略者直接引入的。 五口通商后,外商蜂

                拥而至,在各通商口岸广设洋行。 至1893年,已达580家。 为配合商品输出,还投资于制造业、航
                运业、金融业等。 这些由外国侵略者直接投资兴办的工商企业,构成了沿海资本主义的第一种
                成分。
                    船舶修造业是最早在沿海地区设立的外国资本主义工业企业。 早在1845年,英国人柯拜就在
                广州创办了柯拜船坞,雇佣中国工人修理船舶。 至甲午战争前,上海的祥生船厂、耶松船厂和香港
                黄埔船坞公司成为三家最大的船舶修造工业企业。 农产原料加工企业也是外商早期投资的工业企
                业。 主要有砖茶厂、缫丝厂和制糖厂。 上海是缫丝厂的集中地区,雇佣中国工人五六千,其中多半

                是女工。 租界内的公用事业是另一类外商投资企业。 1864年,英商集股在上海公共租界建立大英
                自来火(煤气)房。 此后,又建立了上海自来水公司、新申电气公司。 上海的租界公用事业发展最
                快,天津次之。 此外,外商还在上海等地建立了几家小规模的轻工企业,如饮食、酿酒、制药、印
                刷等。
                    银行业是外国资本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 外资在华的第一家银行是丽如银行,于1845年设分


                   ①  严中平: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74 —76页。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