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8
50 苏东水文集
则着重在控制观察中去获得经验资料,因此,行为科学可以被当作是提取经验的丰富资源,可以直
接用之于管理方法的改进。 现代行为科学发展的趋势显示,已从管理理论上的研究,推及到管理实
际上的应用。
人群关系已将现代科学管理应用于工商企业的管理事务。 人事管理的活动,很多都是利用人
群关系的研究成果与法则,如同医生看病一样。 人群关系专家也采用“诊断”的方法,了解和认识企
业的毛病发生在什么地方。 医生经过对病人的诊断,确诊生了什么病,找出病源,对症下药。 人群
关系学家,对于企业的难题也可以找出病源,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
行为科学对于管理方面探讨的焦点,集中于将人类看作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而非单独的个人。
行为科学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将企业视为一个社会,虽然这种组织之目的在于追求经济利润。 将企
业视为社会,将人看作是“社会人”,这是一种进步的观点。 这种观点,使管理者打开了眼界,对于企
业中出现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解决方法。 人群关系学派认为: 在企业的构成因素中(如
技术、经验、管理、领导、人事、物资、财务、成本等),其中重要的变数应是个人或群体的活动、交往与
情绪。 活动、交往与情绪三者交互影响,就产生了真正的行为,可以决定企业生产水平,促进职工的
成长与发展,以及影响他们的满意与情绪。 这种观点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以分析企业中各种
复杂行为的类型,预测管理决策时的行为结果。
人群关系学派十分重视人性的价值,因此,主张管理上的民主和实行参与制,这种观点影响了
组织理论与管理实务,由于他们除在理论上探讨如何解决管理问题外,又进一步在实践上参与到管
理的决策与执行之中。
2.人群关系的实践和理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着重从以下四方面研究人群关系的问题:
(1 ) 劳资关系的问题;
(2 ) 人事纠纷的问题;
(3 ) 职工工作情绪的问题;
(4 ) 对顾客及社会大众的态度的问题。
资本主义企业所以重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缓和劳资关系,巩固资本家所有制,
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人群关系研究是从著名的霍桑实验开始的。 1924年美国科学院组织人员到芝加哥西屋电气
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相互关系的试验。 实验目的是为了考察工作条件与生产
效率的关系。
霍桑实验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一个突破,它主要提供了下列的观点:
(1 ) 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霍桑实验认为人是
“社会人”,除了有经济方面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
(2 ) 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 霍桑实验认为生产率的上升
和下降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即所谓“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
的关系。
(3 ) 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团体”的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 霍桑实验意
识到“非正式团体”的存在。 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它的特殊感情、规模和倾向,影响着成员的行为。
(4 ) 霍桑实验还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它提出领导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时,还须
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