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2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902
2.第一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学派创立学术研讨会( 1998) 869
教授认为,“人为为人”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它是领导职能的要旨,“人为”主要是指领导者
的素质和行为,“为人”主要是指领导者为被领导者着想,为被领导者服务。 “人为”侧重于“领”,通
过领导者提高自身素养而为被领导者做出表率。 “为人”侧重于“导”,通过关注被领导者的情感、利
益和需求来诱导、引导他们的行为,使之与领导者的行为一致,与组织群体目标相一致。 “人为为
人”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对领导者而言,“人为”是“为人”的前提,“为人”是“人为”的组成部分,“人
为为人”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 领导者的“为人”导致了被领导者的“人为”、领导者的“为人”促进影
响被领导者的“为人”,如此交互运动,整个组织的行为就会一体化,从而大大提高管理的绩效。
关于东方管理学及东方管理学派创立的意义。 上海市委统战部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生洪
教授认为,“东方管理学是对世界的贡献”。 上海市社科规划办主任朱敏彦教授认为,“学派的形成
是学术繁荣的标志”,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社会科学的繁荣,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派的形成。 战国时
代诸子百家争鸣,五四时代东西文化相互激荡产生了诸多流派,今天东方管理学派的形成是新世纪
学术的曙光……社科的巨大投入和发展之后无学派的产生,不能称为学术繁荣。 复旦大学党委书
记程天权教授认为,“东方管理学大有可为”。 苏东水教授提出:“人的积极性是经济起飞的原动力,
因此围绕着‘人为、为人’这一‘行为学’的中心思想来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可以
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伦理性、注重正面引导的特征,有助于我们从研究人本身出发来思想
现代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东方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宏观方面与微观方面
1.关于东方管理学的宏观方面, 与会者进行了切磋
苏东水教授认为,经历东方管理文化衰落之后,迎来的复兴,世纪之交管理文化变革“以中国管
理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已经成为世界众望所归的灿烂新星。 无论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巨
大经济潜力的释放,还是世界华裔的经济腾飞,其背后都有着中华传统管理文化的支撑。 日本式、
新加坡式管理也恰恰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该文化的结晶。 甚至美国管理文化的‘人本复
归’倾向也与东方管理文化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归一。 近来,进入中国的国际大型跨国公司获得了
巨大经济效益,就其成功之道,也是实现了一种文化融合的管理,造就了一批跨文化管理人才,形成
了一种适应中国文化背景‘人为为人’价值观,以道德追求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文化……创新和发展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方文化将会有更多的相互撞击与相互交融。 我们既
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也需要传统文化精华;既需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需要对
发展提出可持续性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是对我们和我们
后代负责的行为”。
据此,苏东水教授还认为,有必要建立融通古今、中体西用的中国式现代管理学,他认为在管理
现代化过程中要做到管理思想现代化、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才现
代化,并同时指出管理的核心在“人”,管理的精神在于“中道”即中庸之道,管理的最高原则是“情、
理、法”三者有机结合。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自动化管理、管理的基础是权威,东方管理
学是古今中外,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新探索。
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王小林认为,重塑的东方管理学思想与东方管理学派的成立是对西
方式管理的全球风行提出的挑战和应战,“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众多致力于管理学研究的学者都秉
持着‘西方管理中心论’的理念精神”,“由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纵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