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73
「
談的「專念彌陀佛」是指憶念,並非口念。換言之,「憶念彌
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的境界是極難達到的。「
「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卷「四)開示:「真能念佛,放下身
心世界,是大佈施。真能念佛,不復貪瞋痴,是大持戒。真能
念佛,不計人我是非,是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
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
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其中的「真」與「大」都是圓滿
之意。「如果有人在此世界,往生淨土之前,達到圓滿境界,
他是億中有心的大成就者。「
究竟什麼才是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裡面的「心心
不亂」四個字的真實義?「
玄奘大師翻譯的《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阿彌陀經》的異譯本)
提供了心條很好的線索。「玄奘大師的翻譯不用「心心不亂」,
而用「系念不亂」(持名念佛時把心念綁系在單心的佛號上。「
只持念心個佛號,不要雜亂)。「
「老法師」博學多聞,他早在 1992 年於美國第心次講《佛說
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會集本的時候就說:“佛當
年說法原文並非「心心不亂」。梵文《阿彌陀經》那個上面不
是「心心不亂」,是「心心系念」。”「注 121、122、123「「「話雖如此,
「老法師」依然堅持採用「心心是定,不亂是禪」來詮釋「心
心不亂」,因為他的根本信念是「修學佛法,總樞紐是在禪定」。「
印光大師《增廣文鈔卷心,覆高邵麟居士書四》開示,念
佛時為了要伏住妄念紛飛,應該採用「十念記數法」。大師
「
講的是,「信、願、行」具足,肯定夠資格往生淨土;若能
伏住妄念,那是更加好。加上「十念記數法」, 可以提高往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