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77
二障」。他的「橫超之說」與祖師們的說法心致,卻與他自己
的「破二障之說」互相矛盾,因為「破二障」是「豎出之說」。「
「老法師」說的「破煩惱障就心心不亂,破所知障就心不顛
倒」,不但有違經言祖訓,也推翻了他本身常說的「念佛法門
其好處是不需要破無明、斷煩惱,也能脫離長夜(按:“長夜”
比喻六道輪迴)。「如果念佛,也要斷煩惱,斷妄想,那就完了,
我們也沒指望了。」注「131、132
究竟什麼是《阿彌陀經》說的「心不顛倒」?「
❖ 鳩摩羅什大師(1600 年前的譯經大師)的版本:「其人
「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
❖ 玄奘大師(1350 年前的譯經大師)的版本:「善男子善
「
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
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鳩摩羅什大師和玄奘大師的翻譯都說往生者在未斷氣之前,看
到佛菩薩來到面前加持、慰導,令他臨終時「心不顛倒」(不
慌亂、不恐懼、往生淨土的心願不變)。 玄奘大師的譯本因為
有「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八個字,意思更加明確。「
大 佑 大 師 ( 1334-1407) 在 其 《 阿 彌 陀 經 略 解 》 如 此 詮 釋 :
「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正念
現前。 故云心不顛倒。」念佛人憑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攝持,
所以「心不顛倒」,並非自己的功夫高明而「心不顛倒」。 「
蕅益大師(1599-1655)《阿彌陀經要解》如此註解:「彌陀聖
「
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所以得到心不顛倒),自在往生。
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眾生在臨終時能夠
「心不顛倒」,自在往生,完全是因為阿彌陀佛和諸菩薩現前
安慰和引導,而與念佛人本身的功夫沒有關係。如果没有佛菩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