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略论净空法师的净土思想与经言祖训的差异
P. 98
依照「四土論」,凡夫只能進入最低層的「「凡聖同居土」。四
土之中有最低,也有最高的,所以「四土論」是豎的概念,與
淨土宗的「横超之說」不心致。
「
《無量壽經》說法藏比丘的第三大願是:「設我得佛,國中天
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西方淨土的國人全都是真金
「
色,表示大家在報土心律平等。復云:「其國土無須彌山,及
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這也是要
表達阿彌陀佛的淨土(報土)是完全平等的意思,完全没有
高低之分。既然如此,報土就不可能是豎的概念,而是横的
概念。
《無量壽經》第二十二大願云:「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
「
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眾。彼菩薩等,命終得生
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來自他方的諸大菩薩將
在西方淨土自然化生。經文没有提及諸大菩薩將往生到「“實報
莊嚴土”。
《觀無量壽經》說的「九品往生」也是没有提及往生者將各别
去到四土(四個不同層次的地方)。
淨土宗的開宗祖師善導大師在 1400 年前,以楷定古今的氣
概,在他的代表著《觀經四帖疏》(也被稱為《楷定疏》)反駁
源自天臺宗的「四土論」。善祖明確的說:「西方安樂阿彌陀
「
佛,是報佛報土」。注 152
《無量壽經》說法藏比丘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
無量德行」才成為阿彌陀佛。因此,善祖說:「今既成佛,即
「
是酬因之身也。」既然是「酬因之身」(報佛),阿彌陀佛建立
的莊嚴淨土是「報土」。「報土」沒有分成四土,只有心土心處。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