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厘清若干关于净土宗的误解 覃亚湾编写
P. 154

第十五章:念佛人不用“发菩提心”吗?



               前言,菩提心乃大乘核心


               在大乘佛教,“菩提心”是核心思想。《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
               善法,是名魔业。”如果忘失了菩提心(“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

               众生的心愿),而只  是基于同情心、爱心去做各种世间的慈善事业,
               《华严经》把这类世间善法形容为“魔业”(“非正法”的意思)。《华

               严经》有此一说,因为佛弟子的目的是要脱离轮回,并非行善求人天福报
               而已。

               在一般佛教徒的理解,“发菩提心”是与“行菩萨道”(难行能行,难忍

               能忍;先利他而后自利)挂钩的。“上求佛道”已经很不容易,“下化众
               生”更加难。绝大多数的凡夫都想要先利益自己,要求他们常常先利益别

               人就很难了。听到舍利弗挖眼布施,却被人嫌弃的故事,很多佛教徒就不
               敢发菩提心了。



               避免以偏概全,把特例当惯例


               某些修念佛法门的人引用《观无量寿经》提及的关于下品上生、下品中生
               以及下品下生的经文,而误以为所有念佛人生前都不必发菩提心。我们看
               《观无量寿经》到底是怎么说。经云:“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
               业……命欲终时,遇善知识…… 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

               池中……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
               发无上道心(发菩提心)”。此段经文是指“下品上生者”生前没有发菩
               提心,他们是在往生之后,抵达净土,听经闻法,然后才发菩提心。比较

               低层次的“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者”也同样是在生前没有发菩提心。我们
               不该因此而错误的推论念佛人一概不必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说九品
               往生,并非三品而已;我们不要以偏概全。


               《观经》安慰那些造了众多恶业的人,即使他们生前没有发菩提心,只要

               他们肯在临终的一刻真心忏悔,信愿持名,也有机会以下品的身份往生净
               土。阿弥陀佛不会舍弃他们。


               不少人喜欢拿古代的黄打铁以及王呆头的故事来辩说:“黄打铁和王呆头
               没有发菩提心,照样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属于难行道的一部分。念佛人修

               的是易行道,所以,念佛人不用发菩提心。”这样的言论似是而非。






                                                                                                      154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