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厘清若干关于净土宗的误解 覃亚湾编写
P. 158

答(2):  昙鸾大师说:“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

               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大师点出两个不正确的心态:(一)没
               有发菩提心,不想广度众生;(二)听说在极乐世界可以不停的享乐,而

               自己想去享乐。拥有这两个自私自利的错误心态的人不能往生净土。

               下三品的人(造诸恶业,平时不念佛的人)情况与昙鸾大师说的不一样。
               他们在往生净土之前,虽然没有发菩提心(更准确的说,是来不及发菩提

               心),他们也没有抱着纯粹要去极乐世界享乐的心态。临终时他们苦极心
               猛,只想即刻脱离痛苦,根本不会想到要自私自利去极乐世界享乐这一回

               事。他们有缘在临终时获得善知识劝导,深信念佛法门,恳切发愿,诚心
               念佛,所以蒙佛以不同的方式接引。当他们去到净土,听经闻法之后,自

               然而然的就会发菩提心。

               并非没有发菩提心就一定没有资格往生净土。《观经》说得很清楚,除了

               上三品之外,其余的六品,他们生前是没有发菩提心的。但是,这并不表
               示念佛人就完全不用发菩提心。同样的道理,作恶多端的人也有机会往生

               净土,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去作恶多端。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说:“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
               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
               生,到彼华开,方始发心。”上品的三种人是生前遇到大乘佛法的凡夫;
               中品的三种人是生前遇到小乘佛法的凡夫;下品的三种人是遇到恶法的凡

               夫。下品者虽然生前作恶,由于临终有机缘遇到善知识,乘佛愿力,所以
               也能够往生净土。这些下品者到了净土,花开见佛了才开始发菩提心的。


               问(3):可以根据《维摩诘经》说的“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

               引导那些没有发菩提心的人往生净土,然后才令他们进入佛智吗?

               答(3):经典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肯定是对的。可惜这句话

               被滥用,变质为“多以欲勾牵,少令入佛智”;更糟糕的是“只以欲勾牵,
               不令入佛智”。

               劝导他人念佛,不要只提极乐世界的“享乐”情况,最低限度,要跟他们

               讲清楚,去极乐世界,并非自己去了就算,不管其他人。对那些完全无法
               理解菩提心的人,不要勉强他们发菩提心,可以先劝他们往生净土。他们

               到了西方净土,自然而然就会理解什么是菩提心,进而发菩提心。









                                                                                                      158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