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3 - 厘清若干关于净土宗的误解 覃亚湾编写
P. 183
虚云老和尚(1840–1959)有一次为他的弟子观本法师开示:“我平时教
人放下,但是教你不要放下……你要挑起来,乃能担荷如来大事啊!”
我们应该以修行的目标来判断,不要只看过程就下定论。念佛法门的最终
目标也是要寻找真心(佛性),证悟空性,成就佛道。(这些最终目标是
在西方净土达成,并非在这个世间。)判断某个法门是否正法,要看它是
否有佛教的经典为依据。念佛法门是依据净土三经。如果把净土三经形容
为外道的经典,那是谤法!
凡夫修行往往需要某种仪式当作是桥梁。总不可以说开车过了跨江大桥的
人没有过到对岸,一定要跳进江里游泳过去才算数。有人不用跨江大桥,
坚持游泳过江,那是他的个人选择,但是,他不能指责开车过桥者,或者
乘渡轮者。通过外在的仪式(桥梁)来修行,未必就是所谓的心外求法。
如果只是依照外在仪式敷衍一下,不管仪式的内涵,那是心外求法。
印顺导师在《般若经讲记》说:“空性是要在具体的事实上去悟解。依有
明空,空依明显。若离开了具存在的事物,也不知什么是空了。”
学禅者(想在此世间证悟空性的人)在开始阶段也需要借助某个“所缘”
(例如把注意力放在呼吸)把意念安住在那个“所缘”。凡夫学习佛法需
要有一个立足点,没有立足点,缥缈虚无的学,没有几个学佛人可以成就。
如果念佛人因为拥有一个修行的立足点(时常称念阿弥陀佛的佛号)而被
批评为“执著”,那就由得他人批评好了,争辩无益,自己要在本身的立
足点站稳。转个念头想一想,“执著”佛号肯定比执著“贪、嗔、痴、慢、
疑”胜过千万倍。
净业行人必须清楚念佛法门的“持名念佛”(行)是建立在“信、愿”之
上的。“信、愿”肯定是出自内心,绝对不是来自心外。机械般(口到心
不到的)念佛,那是心外求法。心到口也到的念佛(信、愿、行具足)是
心内求法。念佛是用摄心专注、虔诚恭敬,来感召佛力的加被。
念佛人如果依然对“念佛法门是否心外求法”这个问题耿耿于怀,不妨这
样想:我们是五浊恶世的凡夫,经常心猿意马,连“立相住心”都很难办
得到,更何况是“离相而修”?想通这点,问题就解决了。
问答
问(1):“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有什么不同?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