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2 - 107學年度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畢業專題發表會「向。哲光」
P. 362

第三章  從《論自由》看來



                                                第一節  言論自由的保障


                          彌爾在《論自由》中是從肯定個人言論自由再推導出行為自由,並同時分

                   清個人與社會的分界該如何界定為主要論調,這一部份再跟都市更新提出跟反對

                   者看到不同觀點方,像是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華昌宜老師、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副


                   教授黃樹仁老師、哲學哲學雞蛋糕朱家安先生都有說文林苑都更案並非王家就是

                   完全正確的,他們提出的觀點都是反問這次都更是否公益缺席了?都更公司方沒

                   做到應盡義務,而台北市政府急於達到目標而益開始缺乏有效溝通,這都是政策


                   與施行人的缺失所導致。反之王家的公民意識與一開始消極不配合都使這項都更

                   案後續出現許多雙方都不利的情況出現,理應在顧慮安全與公益之下人民有義務

                   配合使公共利益增進,所以在彌爾的論點中我猜測,在公民意識到公共利益與教


                   育問題這一部份是否有缺少呢?這正是我後面想主要強調的地方。

                          首先我們來看自由是如何重要,第二章中彌爾開始提及個人的「思想言論


                   自由」為什麼在社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他一開始給出了兩個重要的原因是

                   (1)我們永遠不能確定我們所竭力要禁絕的意見是錯誤的;(2)即使我們可以確定

                   其錯誤,禁絕它仍為過錯。彌爾給出的論證是其一,社會去認定某一言論是否是


                   對群體是有用和好的是一個偽命題,這只是不同立場觀點不同而已,所有意見或

                   言論都應該有被挑戰和討論的空間。如台灣地區回不回歸中國啊和中華人民共和


                   國看有沒有獨立空間等等,不能雙方不喜歡就相互禁止對方人民支持不同的看法。

                   其二為我們人找不到「真」的存在,隨意判定真偽只會造成如蘇格拉底、耶穌和

                   哥白尼等人的情況出現,所以所有言行都該能被重複檢驗並討論的,並且歷史告


                   訴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不該也不會被歷史掩埋。因此有不同的意見溝通雙方都是要

                   互相尊重發言的,而這是台灣社會中經常都二分法且常被忽視的一部份。

                          而個人自由為何如此重要,在彌爾看來原因在他認為「個人的個性」能自

                                                            11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