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退休3.0:高齡教育與高教轉型
P. 90
退休 3.0
高齡教育與高教轉型 87
事實上,戰後嬰兒潮擁有較高的學習意願應受到廣泛的重
視,以期根據高齡者的需求廣設適合高齡者的學習場所,以
創新的模式提供符合高齡者身、心、靈需求之適性課程。
三、高齡教育的學習內涵可再深化
長期以來,高齡教育課程多以休閒、娛樂、語言、藝術的
學習居多,老人教育課程看似多樣,但並未完全針對高齡者
的需求而提供,有些人認為「老人喜歡什麼就開設什麼課程
吧 !」,然而真正能夠提升高齡者學習品質、提高生活價值,
以及應付晚年內在及外在情境改變的規範性需求並未受到重
視,從而使得高齡教育的學習內涵缺乏系統性及教育性。
參照美國高齡教育政策發展與實踐方向,於 1971 年白宮老
化會議後,學者 Howard McClusky 提出「需求幅度理論」,
認為老人晚年生活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重新安排生活中的
負擔與能量,透過繼續教育改善高齡期負擔大於能量的生活
狀況。高齡者參與學習有五大學習需求層次,依序為應付的
需求、表達的需求、貢獻的需求、影響的需求、自我超越的
需求。若高齡者透過教育,學習社會變遷過程所需求的生活
知能,以因應每天生活實質上的減少 (loss),例如收入的減少、
影響力與連結性的減少、健康的衰退等,那麼才能真正提升
高齡者的晚年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