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9 - 第五卷
P. 579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的可能性。工厂视察员很快从教师的证词中就
    发现 z 虽然工厂儿童上课的时间要比正规的日校学生少一半,但学到
    的东西一样多,而且往往更多。

                "道理很简单。那些在学校里只待半天的人总是精力充沛,几乎随时都适于并
         愿意学功课。半工半读的制度使得两种活动互为休息和调剂,因此,对儿童来说,
         这种制度比不间断地从事其中一种活动要合适得多。一个从清晨就坐在学校里的

      儿童,特别在暑天,不可能同一个从劳动中来的活泼愉快的儿童相比。,, (299)

            关于这一点,从西尼耳于 1863年在爱丁堡举行的社会学家大会
    的演说中也可以找到进一步的例证。他在这篇演说中还指出,上层阶
    级和中层阶级的孩子们的片面的、不生产的和漫长的学习日,只是白
     白地增加教师的劳动"同时,不仅无益地并且是绝对有害地浪费着

   儿童的时间、健康和精力 "(300) 。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

    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

          (299 )({工厂视察员报告。 1865 年 10月 31 日》第 118 、 119 页。一个天真的丝织

     厂主曾对童工调查委员会委员说..我完全相信,造就优秀工人的真正秘诀在
     于从幼年时期起就把劳动与智育结合起来。当然,劳动既不应该过分紧张,又
     不应该令人厌恶、有损健康。我希望我自己的我子们能有劳动和游戏作为他们
     上课的调剂。"( {{童工调查委员会。第5 号报告》第 82 页第 36号)

            (300) 西尼耳在"全国社会科学促进协会"第七届年会上的演说,载于《总
     结报告》第66 页。把纳-威·西尼耳在 1863年的演说和他对 1833年工厂法的痛骂
     比较一下,或者把这次大会的观点同英国某些农业区域仍然禁止贫穷的父母
    送子女上学,违者将受到饿死的惩罚这个事实比较一下,就可以清楚地说明,
    大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是如何通过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使

   人的头脑发生变革的①。例如,斯内尔先生报告说,在萨默塞特郡,如果有一个

           ①见本卷第258一265 页。一一编者注

556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