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ch1-食安概論電子書(tracking test)
P. 9

3-1  第一階段:初擬風險管理措施

                        共有 7 個步驟。Step 1:辨識食品安全議題。這是風險管理者的第一要務,

                   可能為新議題,也可能是舊議題的延伸,也必須即時辨識各種可用數據:邊境檢
                   查、例行食品監控、環境監控、臨床毒理研究、流行病學監控、食源性事件調查、
                   新產品的技術評估、或達標困難等。例如,1990 年間,英國爆發大型狂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事件時,必須重新評估肌肉與骨頭的分離機械設

                   備,確保該設備可完整分離神經組織與肌肉;在美國曾經發生多起的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食安事件,經追蹤後發現係來自即食(ready-to-eat)肉品,
                   此為美國各肉品公司優先監控項目。但是,台灣於 2013-2014 年間發生諸多食安

                   問題,不易藉由例行監控方式可予以辨識,必須藉由民眾檢舉,以及檢調持續蒐
                   證,修改食品安全衛生法,訂定窩裡反條款,並提高檢舉獎金。


                        Step 2:撰寫風險文案(risk profile)。由風險評估者協助完成,內容通常包括:
                   事件現況、食品種類、暴露歷程、可能的風險、發生的頻率、民眾之風險感知、

                   族群的風險分佈、目前的管理措施等,這些資訊的收集有利於風險管理者設定優
                   先順位、決定是否收集更多科學資訊、及發展風險評估政策等,有助於風險管理

                   者迅速掌握可行風險管理選項。例如紐西蘭食品安全局 New Zealand Food Safety
                   Authority (NZFSA, 2016)建立許多食品危害之風險文案,稱為 Food Hazard Data

                   Sheets (FHDS),功能如「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
                   包含 8-11 節 : The organism/toxin、Growth and Control、Clinical Picture、Sources、

                   Outbreaks and Incidents、Dietary Exposures、Risk Factors、Safety and Regulatory
                   Limits、References,於官網公告,並隨時更新,目前登載的食品微生物污染,包

                   括家禽中的沙門氏菌(Salmonella)及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冰淇淋與即煮食品
                   中的李斯特菌。而化學危害的有:玉米中的黃麴霉毒素(aflatoxin)、黃豆及醬油

                   中的除草劑草甘膦(glyphosate)。良好的風險文案應有一定的格式,食安事件發生
                   時,須要風險評估者與管理者的多次檢討,以決定是否應執行更完整的風險評

                   估。

                        Step 3:建立風險管理目標。完成上一步驟風險文案之撰寫或查詢之後,於

                   委辦風險評估之前,風險管理者須先建立廣泛的風險管理目標,例如:制定管制
                   標準、發展管理措施、須建立優先順序、分析成本效益、新食品製造方法、新興
                   危害物、有進口爭議的食品等,因為食安風險事件通常時間急迫,建議事先根據

                   過去案例,於文案格式中,表列廣泛的風險管理目標,以利於表中快速評比勾選。

                        Step 4:決定風險評估需求。此一決定必須由風險管理者與評估者多次反復

                   討論,亦可回到 Step 3,設定更廣泛的風險評估目標,而目標的設定可藉由特定

                                                            7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