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ch1-食安概論-彙整稿雅pd
P. 15

以根據合理判斷,選用暫行的措施。例如歐洲爆發狂牛症
                      疫情時,即先禁止使用動物源之動物添加劑,或禁止進口

                      該類動物。

                   資料來源:FAO/WHO, 2006a, Section 2.5.


                   3-3 第三階段:執行風險管理決定

                        風險管理措施通常係由各方分工執行,包括政府、產業
                   與消費者,食品生產與加工業通常須執行完整的管制措施,

                   如使用 TQF (Taiwan Quality Food,  台灣優良食品驗證)、GHP、

                   HACCP 系統等為整合平台,針對管理選項,強化特定管制
                   措施。不管是強制性或自願性,食品工業須負主要責任,政
                   府部門可以採行一些監督措施,確保工業界遵循這些規定,

                   而由政府部門支付監督費用,特別是某些危害物的微量檢測,
                   常須藉助於「美國國家殘留計畫」(National Residue Programs,

                   NRP),而區域性檢驗或檢查系統的整合,也有助於管理選項
                   的有效執行,例如,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於全台設有北區、

                   中區、南區三個管理中心,辦理區域的流通稽查與進口驗證
                   管理。


                   3-4 第四階段:監督審查執行結果

                        於風險管理選項執行後,風險決策者必須確認是否達到
                   預期的管制效果,或者是否造成一些不可預期的影響。風險

                   管理選項之審查可定期或於需要時進行,端視是否已收集足

                   夠的數據或資料,可資做成有效的審查,或作為決策系統的
                   資料庫與演算法,達到食安風險潛勢預警的目的,或藉由系
                   統壓力測試,逐漸提昇系統的預測能力,作為制度設計與調

                   整的參考,如學習方塊 1-5 所示(江,2014)。



                          學習方塊 1-5.  台灣食安風險潛勢預警分析之建言

                        食品安全問題由來已久,盤根錯節,涉及衛福部、農委

                   會、經濟部、法務部等單位之橫向聯繫,行政院日前已提
                   出一些特效藥,包括:提高檢舉獎金、加重罰款刑責、窩

                   裡反條款等,應能產生一些遏阻的效果,但畢竟是被動的。


                                                            1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